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沧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坚持将学习教育与“奋力拼搏、奋勇争先”专项行动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破解难题,加快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即日起,“今日海沧”将聚焦这一主题,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学习教育的进展与成效。
家门口的长者食堂饭菜香不香?
暑假里“神兽”有人管没?
小区消防栓有水吗?
出门的路还堵不堵心?
在厦门海沧区,嵩屿、海沧、新阳、东孚四个街道的党员干部们,最近就盯着这些街坊邻居念叨的“小事儿”使劲儿。他们俯下身子,用“铁脚板”跑现场、找办法,硬是把一桩桩“烦心事”办成了让老百姓点头称赞的“暖心事”。从舌尖的饭香到脚尖下的畅通路,实实在在的变化背后,是党员干部们作风的悄然转变。
01
精准服务,托起“一老一小”稳稳幸福
面对社区老龄化加深,嵩屿街道将解决老人“吃饭难”列为头号工程。通过摸底辖区1.7万余名老人需求,街道科学布点,建成照料中心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16处,开设长者食堂及助餐点12个,实现老年助餐覆盖率80%。
在“暖心食堂”,80岁的翁丽英阿姨竖起大拇指:“油轻盐淡合口味,还有补贴,政府想到我们心坎里了!”
安全守护同样周全,嵩屿街道为211户困难老人安装“邻安康”设备,密集开展反诈宣传300余次,牢牢守住老人“钱袋子”。
海沧街道则将目光投向暑期“看护难”。依托“情满沧江·童心向党”夏令营,在11个村居开设红色课堂、学业辅导等。孩子攥着红星徽章向妈妈兴奋分享嘎子哥的故事,家长放下后顾之忧——这场“双向奔赴”的服务,让“愁心事”变为“欢笑声”。
02
攻坚克难,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消防安全是民生底线。嵩屿街道直面11个小区消火栓管网无水顽疾,主官挂帅、部门联动,实施“暗管改明管”方案,投入280万元攻坚。建立三级联动沟通群,召开协调会20余次,最终啃下“硬骨头”。“现在住得安心又舒心!”华澳花园张阿姨的感慨道出居民心声。
针对厦门一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边停车难问题,新阳街道主要领导带队现场研究,由区土储公司负责储备用地使用情况提请上会研究,停车场设计方案定稿后由城建开发进行施工,停车位由一点科技承租用于员工停车使用,道路部分由区财政投资建设。
东孚街道则向历史遗留问题精准发力。过坂社区一条180米“断头路”梗阻18户村民多年,街道创新“后坑夜话”机制,干部与村民围坐夜谈3场,以“土地置换”柔性破局。今年4月,道路贯通瞬间,村民陈女士多年期盼终成现实:“盼了这么久,终于通了!”
03
机制创新,筑牢作风长效之基
如何让作风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四个街道探索出系统路径。
嵩屿街道联动治理拓深度,以助餐点为载体,推动作风建设与民生服务互融,既强化了作风建设,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质量与温度,实现了“强作风”与“惠民生”的同频共振。
海沧街道“三学三查三促”闭环发力: 领导干部示范学、党员干部靶向学、普通党员覆盖学筑牢思想根基;“三级联查”深挖问题病灶;标本兼治促改、促干、促建。自贸园区停车难题在“一月一主题”推进会上破冰,多方协商敲定智能道闸方案,终结难题。
新阳街道深化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分中心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机制,累计召开专题企业接待日活动12场,服务企业220余家次,累计走访企业110余家次,为企业高效解决72个疑难杂症。比如,国控星鲨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整改、为宏发电力电器解决约800名员工的住宿问题等。
东孚街道建章立制激活末梢,作风转变激发担当:制定完善村居干部管理机制48项,95名干部签订履职承诺书。推动佳美安置房成为全市首批安商房分户产权证办理项目,目前已办理320本;成功解决凤山拆迁安置房逾期办证费问题。
小海手记
从助老食堂飘出的饭香,到夏令营里孩子的欢笑;从消防栓里涌出的清水,到监测屏上跳动的环保数据;从断头路的贯通,到企业办事的提速——海沧四个街道的实践印证:作风建设绝非虚功。当党员干部真正俯下身去,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用“铁脚板”踏出“实方案”,清风正气便自然浸润街巷阡陌,凝聚成推动基层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答卷写于民心,实效胜于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