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返回区政府门户网站
相关政策返回上一级>>
海沧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4-09-24
  中共海沧区委办公室 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海沧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通知
  厦海委办〔2013〕69号
各党委(党组、直属党工委、直属党总支),各部、委、办、局,各镇(街),各人民团体:
  《海沧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3-2016年)》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海沧区委办公室
  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19日
   海沧区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2013 -2016年)
  2013年-2016年,是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期,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加快我区卫生人才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水平,全力推进厦门健康生态新城区建设,根据《福建省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海沧区人才发展五年规划(2012-2016年)》(厦海委〔2012〕27号),结合海沧区卫生人才队伍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做好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大力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逐步建立一支初具规模、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推动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结合卫生业务、专科建设的实际,以最大程度满足单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工作与单位业务建设协调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人才质量,从促进单位业务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育业务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才。
  (三)坚持优化结构原则。适应单位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发挥岗位管理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实现人才的科学配置,使人才结构调整与单位业务发展相适应。
  (四)坚持优先投入原则。把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放在优先位置,立足长远,放眼未来,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增加人才资本投入力度,构筑人才培养载体,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保证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
  (五)坚持政策创新原则。树立并强化人才兴卫战略理念,以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为先导,以人才开发、人才管理、人才培训等内容为基础,全面推进卫生人才发展战略升级,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人才环境优良、人才机制具有活力效应、人才政策具有创新效应。                                                     三、人才现状
  我区目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26人,其中执业医师726人,护士782人,每千人拥有医师2.38人。我区共有医院3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没有三乙以上医院,全区共有医疗床位80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63张。全区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4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6人,具有副高级职称81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7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5人。总体来看我区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不足,缺乏拔尖人才,导致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发展受到制约。
  四、发展目标和战略
  (一)发展目标: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量稳步增长,到2016年,在海沧服务的执业医师数达到900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000人,每千人拥有医师达到2.5人,每千人床位达到4.6张。到2016年,新引进和培养100名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卫生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显著优化,成为一支与海沧区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发展战略
  1.培养:加大医卫队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培养一支能较好履行岗位职责,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卫生人才队伍。
  2.引进:引进好重点特色学科、重点岗位的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注重学科、管理的领军人才的引进,并为之创造事业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提升:通过培养,提升全区卫生技术水平,努力打造以基本医疗为基础、专科特色医疗为品牌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流的卫生新格局。
  4.创新: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一中心一特色”;创新特色专科技术项目,打造品牌医院;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制订适宜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政策,努力形成全系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五、重点任务
  (一)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以全科医师培训为重点的医师培养工作,到2016年底全区全科医师总数力争达到100人以上,选送30名基层卫生人才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根据基层业务发展需要,每年外聘一批二甲以上医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离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坐诊,柔性引进一批市属三级医院的在职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多点执业。外聘和多点执业专家不占单位编制,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障。
  (二)加强乡医队伍人才培养。支持和鼓励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骨干进修、学习,培养、引进一批专科以上学历的应用型卫生人才。四年内吸收不少于10名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师充实乡医队伍。根据乡村医生逐步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并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的要求,开展医学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力争到2016年底,45岁以下乡医中80%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3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加强高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卫生人才,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的龙头作用,带动我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制订专科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专家引进、选拔和培养方案,逐步建立我区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进、选拔、培养机制。加大对系统内杰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造就一批以中青年优秀人才为主的学术带头人。成立区卫生人才俱乐部,组建区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人才信息库。加强对海沧医院扶持力度,抓住海沧医院扩建机遇,积极引进一批业务骨干,加快市级规划专科建设,由区财政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吸引、鼓励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需要有计划地接收毕业生,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的学历知识水平。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对在岗的妇幼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吸引各类优秀人员进入卫生监督队伍。通过岗前培训和在岗经常性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卫生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高层次台湾专才引进。依托长庚医院,聚集一批台湾医疗领域高端管理人才与高层次技术人才。组织我区医疗卫生骨干赴台湾长庚医院学习,学习借鉴长庚医院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我区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与国际接轨。鼓励台湾有实力的个人和集团到我区设立医疗机构。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区卫生局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负责全区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明确卫生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下达并列入各单位、部门目标任务的考核,做到分工负责,明确职责。
  (二)强化经费保障。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机制。每年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并纳入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区卫生局要统筹卫生人才工作经费需求,单独预算,专款专用。要加强对人才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评估,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有效地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规范聘用合同,完善聘后管理,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标准,健全完善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人员培训、考核奖惩、竞聘上岗等办法,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创新成果奖、科研课题奖、优秀论文奖、新技术新项目奖等,继续加大对科研创新的奖励力度,有效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