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创建企业“进不了窗口”服务机制,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时间:2025-07-10 08:23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成效,创建的企业“进不了窗口”服务机制有效破解了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厦门鑫朋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凤说:“从拍下地块到拿到施工许可仅用5个工作日,成为厦门首个‘四证同发’项目。”这家从5台车床起步、年产值破亿的企业,曾因增资扩产需16亩用地而面临找不到合适地块的难题。正是通过海沧区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协调,该企业不仅找到了距老厂300米的合适地块,更通过审批流程“串联改并联”的创新,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这一案例,仅是海沧区以改革思维破解企业难题的缩影。

 

  工作人员深入项目施工地了解情况

  为何要成立这一服务中心?海沧区主要领导坦言,在长期与企业接触中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遇五类困难:办理事项常规政务窗口“进不去”、跨部门协调“推不动”、多事项交织“办不成”、事权受限“批不了”、历史遗留问题“解不开”。这些堵点难点问题因涉及体制机制障碍、跨部门权责交叉等,成为企业发展的“梗阻点”。

  2022年1月,海沧区在福建省首创服务中心,锚定“兜底解决企业非常规诉求”的定位,直接对区主要领导负责,形成“企业找区领导转变为找中心”的高规格联动渠道。该中心核心职能是将企业“进不了窗口”的事项转化为“进得了窗口”的流程,成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枢纽。

  三级协调机制,高效解决企业难题。服务中心通过构建“部门每周会商、分管领导每旬专题研究、区主要领导每月召开服务企业接待日”的三级分类分级协调机制,高效扁平地解决企业难题。截至2025年6月,区主要领导已召开服务企业接待日31场,破解了204家企业涉及用地规划、设施配套等问题353个,企业获得感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区街联动、产业细分”。服务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延伸服务触角,2022年设立区级中心后,2023年向4个街道实现全覆盖。2024年8月,该中心立足自身主导产业实际,增设服务生物产业发展服务分中心,破解创新产品临床研究、挂网入院等专业难题。2025年4月,为应对外贸新形势,又增设服务外贸工作专班。如今,“1+4+2”窗口体系基本实现了“区街联动、重点领域细分、专业对接”,让企业“疑难杂症”就近可诉、诉必有应。

  从个性化到标准化,破解共性难题。服务中心将个案经验转化为普适规则,编制《工作汇编》《办事模板》等制度文件,推动审批流程再造。针对企业增资扩产审批时限长问题,联动市直部门出台政策,将审批时限从224天压缩至64天。同时,梳理形成一批办事指南,实现“解决一个企业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

  激活区域经济,持续释放溢出效应。服务中心成立三年多来,累计受理企业“进不了窗口”诉求事项1958件,办结率为96.5%。溢出效应持续释放:近三年海沧区制造业项目新增179个,总投资665.5亿元。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有超过55个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品种已申报进入和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占厦门市在研新药86%以上。

  下一步,海沧区将持续深化提升“进不了窗口”服务机制,秉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力争为全国基层政务服务在机制集成、流程再造、效能提升等方面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海沧样本”。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