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沧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海沧区财政局 时间:2023-01-06 12:02

 

目录

 

一、关于海沧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关于海沧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附表

三、2023年海沧区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说明

四、2023年海沧区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情况说明

五、海沧区2023年财政扶贫资金安排情况及相关政策办法

六、海沧区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于海沧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20日在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海沧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海沧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区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积极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平稳,为全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

  (一)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34.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3.8%;区级财政收入38.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2.4%。全区财政支出预计完成72.8亿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65.9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4.3%;上年结转及上级转移支付支出6.9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1.4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84.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5.6亿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49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73.9%;上年结转及上级转移支付支出6.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6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9.6%。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7万元,为上年结转及上级转移支付支出。

  4.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执行情况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余额7.5亿元,本年调出使用7.5亿元,预计新增4.8亿元,预计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期末余额4.8亿元。

  5.政府债务情况

  全区政府债务上年余额41.4亿元,本年新增10亿元(其中:一般债1亿元,专项债9亿元),年终债务余额51.4亿元(其中:一般债13亿元,专项债34.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8亿元)。

  以上数据均为预计数,在决算编制中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按程序报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审批。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和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围绕区委确定的全区中心工作,全区各部门全面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和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有关要求,有效落实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的要求,主要工作和成效:

  1.开源节流,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超30亿元,实现应退尽退、应享尽享、应缓尽缓,切实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蓄能,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体制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首个PPP项目完成财政部入库,总投资超36亿元。做好项目储备,新增1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探索片区滚动开发、REITs、城投基金等模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推动促投资加快见效。

  统筹平衡保障重点支出。全力保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的资金需要,安排落实中央直达资金2.8亿元。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加大“三保”支持力度,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有限财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

  2.机制引领,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聚焦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产业立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三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增万泰沧海、厦钨新能源2家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税收预计增长122.2%。推动云天半导体、四合微电子入驻半导体产业基地,安捷利美维顺利开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持续领跑,全年税收(剔除特定因素)预计增长46.9%。以万泰沧海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力,全年税收预计增长47.7%。推动厦钨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发展,行业增资扩产活跃。推动现代制造业转型,发展特色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施“益企服务”行动,优化“八办”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工作机制,全市首创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组建金融益企服务专班,强化政金企融合互通,梳理154款特色金融产品,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393户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增信支持15亿元。完善改制上市扶持政策,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全区共有上市企业16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市22%、市值约占全市35%,市值规模全市各区第一。提升金融招商能力,强力保障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资扩产和重大项目资金,全力支持锻长补短延链。

  赋能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九批科技计划项目,兑现科技资金1.8亿元,惠及企业684家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全力开展倍增计划工作,加大“三高”企业支持力度,共44家企业入选厦门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数量为全市各区第一。探索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才蓄能增活力。提升“海沧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实施人才引育、安居和生活补贴政策,新入选省市高层次人才397人次,安排人才扶持资金1.1亿元,人才扶持力度全市各区领先。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入39家优质机构入驻人力资源产业园。

  3.兜牢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高标准教育体系显著提升。支持组建八大教育集团,力促教育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小学教育更加优质均衡。保障7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800个。推动成立全省首个“校长成长学校”,赋能校长成长。深化产教融合,海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技术服务中心(筹)”试运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柔性引进校园长、名师,支持发放高层次及骨干人才住房补贴、人才津贴、普通教师住房租赁补贴。

  高水平健康之城加速提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支持海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用、马銮湾医院投入试运营、长庚护理院启动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综合医院发展,海沧医院入选“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医院”,深入推进与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合作。保障医联体建设,做强基层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多点执业和柔性引才资金需求,充实医疗人员队伍。

  多层次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及时兑现稳岗奖补、稳岗返还资金和社保补贴(差)等政策7,566万元。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足额拨付各类救助帮扶资金。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增备案3家托育机构、启动2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完成社会福利中心改造提升。积极推进佳芸花园等8个安置房项目建设,交付房源3263套。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860万元。

  高质量城区品质稳步推进。支持我区50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及样板工程建设,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岛内外交通网络一体化,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1389个。高效统筹雨污水管网整治,全年投入6亿元用于正本清源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力改善城区风貌,支持“一把扫把扫到底”,推进环境管养全覆盖。保障道路绿化、绿道建设等,加大城市绿色空间“微更新”,建成10座口袋公园。

  4.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强化资源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源培育,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多渠道保障民生、重点项目和领域的资金需求。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扶持方式。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发挥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区产业发展。

  落实过紧日子,提升政策资金效益。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勤俭节约、能省则省办一切事业。加强预算源头管理,分轻重缓急安排各项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推动各方责任落实,切实发挥政策资金效益。

  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有效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按时偿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1.4亿元。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政府债务率32.4%,低于120%的黄色预警线,债务风险安全可控。

  各位代表!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较好完成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基础设施、城市发展、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支出需求加大,财政运行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跨年度平衡能力弱。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提升空间,一些领域资金、资产闲置浪费,一些产业扶持支出绩效不高,个别项目支出进度偏慢,“花钱问效”的理念和机制需要强化。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期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也要正视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积极稳妥、科学合理地编制2023年预算,扎实推进财政发展改革任务。

  2023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预算保障能力,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创先争优、走在前列的姿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海沧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财政力量。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3年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系统观念。把落实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提高站位、聚焦关键、加大投入,提升财政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的精准度。

  (二)加快改革创新。统筹资金、资产、资源为一体,以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为两翼,全力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资金使用方式,撬动更多资源服务城市的发展建设。

  (三)着力提质增效。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切实做到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分轻重缓急安排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四)强化底线思维。扎实抓好重大风险防范,严格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防范新增隐性债的红线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做脱离发展实际和财力情况的承诺。

  按照上述原则,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全区财政总收入247.4亿元,增长5.5%;区级财政收入41.1亿元,增长6.0%,加上级补助净收入15.8亿元,调入资金13.1亿元(其中: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4.8亿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8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0.3亿元),可安排财力70亿元,相应安排支出70亿元。

  主要支出科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7亿元,主要用于党委、人大、政协及党政各部门的正常运转支出和事业发展支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出。

  2.国防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民兵建设和国防动员支出。

  3.公共安全支出3亿元,主要用于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正常支出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

  4.教育支出18.6亿元,主要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支出。

  5.科学技术支出3.5亿元,主要用于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支出。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亿元,主要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旅游相关发展支出。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亿元,主要用于就业补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残疾人事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等支出。

  8.卫生健康支出5.7亿元,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支出以及疫情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出。

  9.节能环保支出0.9亿元,主要用于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支出。

  10.城乡社区支出5.4亿元,主要用于城管执法、城乡社区环境卫生等支出。

  11.农林水支出1.5亿元,主要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农村集体经济、森林防火、水利修建等支出。

  12.交通运输支出0.2亿元,主要用于公交运营补贴等支出。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支出。

  14.金融支出0.1亿元,主要用于金融业企业相关扶持支出。

  15.援助其他地区支出0.2亿元,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资金等。

  16.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0.2亿元,主要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类支出。

  17.住房保障支出0.6亿元,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等住房改革相关支出及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等。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0.9亿元,主要用于安全监管、消防等应急相关支出。

  19.预备费1亿元,主要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20.债务付息及发行费支出0.6亿元,主要用于政府一般债发行和利息支出。

  在上述支出中,“三保”支出35.6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8.1亿元,“保工资”支出26亿元,“保运转”支出1.5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3亿元,加上年结余9.7亿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6.6亿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资金8亿元,累计财力45.4亿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5.4亿元,主要是征地和拆迁支出18.9亿元,土地开发及出让业务支出1.4亿元,城市建设支出14.3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支出2.9亿元、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0.7亿元、市政维护等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5.5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7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3亿元,全部调出补充一般公共预算财力。

  (四)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初余额4.8亿元,当年调出使用4.8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期末余额为零。

  (五)债务情况

  2023年全区政府债务余额51.4亿元保持不变,其中:一般债13亿元,专项债34.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8亿元。

  三、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区“3+1+1”产业体系提质升级。加强统筹整合,把有限财政资金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三大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加快形成海沧特色产业集聚,提升现代制造业。完善现代服务业、临港产业、商贸业布局,推进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招大引优,吸引总部项目。保障马銮湾招商花园城等综合体项目开业,加速释放消费潜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谋划基因与生物技术、前沿战略材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大科技投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运用技术创新基金,将财政资金从事后补助转向事前融资服务。争取科创引导基金支持,采取“子基金+直接投资”相结合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加强资本与科技、人才协同,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研发形态,体系化推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产业特色优化整合人才政策,加大重大人才工程、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经费保障,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升区域创新软实力。

  加速助企纾困直达。继续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深入落实退税缓税降费,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精准分配、强化监督,更加便捷兑现助企纾困政策和措施,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确保政策资金直达快享。加力优化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激励约束,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继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财政贴息支持范围,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就业的支持力度。持续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提容增效、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实现产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

  (二)聚焦改善民生事业,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提升教育现代化能级。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扩容补容,力促临港高中等6所学校建成,新增学位8280个;推动双十附校东屿校区等6个项目开工;支持新阳西幼儿园等5个项目续建。助力教育品质提升,完善八大教育集团,发挥优质校作用。支持办好“校长成长学校”,打造一批标杆型“卓越学校”。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力发展健康事业。加强财政保障力度,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推动马銮湾医院建成投用,建成东孚医疗急救站和洗消中心,加快长庚护理院建设。做优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支持实施妇幼健康提质行动,着力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用工服务保障,精准帮扶,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巩固全民参保态势,确保按时足额兑现社保待遇。切实保障低保扩面提质、特殊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支持临港社区、嵩屿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第二福利中心建设,办好幸福食堂。加快推动东坑安置房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工作。

  优化城区功能品质。助力四大新城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善配套功能。推动市政道路、断头路、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投入。安排道路绿化、口袋公园建设资金,推进山海漫道规划。保障全民健身、旅游配套等公共文体旅设施的资金需求,支持办好海沧半马等更多高水平高品质的特色文体赛事,打造城区名片。

  (三)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加大收入统筹力度,提高财政保障效率。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科学组织财政收入,支持做大做强主体税源,加力培育新兴税源。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扶持方式。依托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园区+子基金+服务专班”招商模式;加强与自贸区协同联动,发挥境外基金政策优势,推动QFLP落地,争取QDLP试点;加快设立海沧区基金小镇,发挥基金汇产业、汇资本、汇人才、汇税收作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保障城市综合开发资金需求。提前谋划专项债和PPP项目,推动项目资金有序衔接;继续推动大型国企带资金、带团队、带资源参与我区城中村建设;探索将区属闲置安置房纳入市级安置房REITs项目扩募范围;探索TOD和EOD等功能设施为引导的开发模式,推进片区综合开发,破解土地出让和资金瓶颈难题。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持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确保不新增隐性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管理制度,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继续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存量、遏制增量。探索建立重大政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与人大、审计等监督部门协同联动,做好直达资金项目储备、分配下达、预算执行、监控预警等“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基层单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规范预算公开内容,增强信息公开的全面性、透明度。

  加强预算执行约束,提增财政资金效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除保证正常运转外,大力压缩行政开支,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兜牢兜实民生底线。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标准,加快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强化项目库在预算编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实现资金从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封闭管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明确部门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对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提升产业扶持政策效能,以绩效为导向,加强产业政策和资金的调整优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位代表!新征程上,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更好履行财政使命,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海沧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厦门篇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海沧力量!

  名 词 解 释

  1.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也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指通过发行股份或收益凭证汇集资金,由专门的基金托管机构进行托管,并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将投资综合受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资金。

  3.QDLP(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允许注册于海外,并且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对冲基金,能向境内的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并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

  4.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PE(私募股权投资)以及VC(风险投资)市场。

  5.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主要是以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等为中心,在一定半径范围内建立集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社区。

  6.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以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特色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