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 :海沧区人社局 时间:2023-03-24 15:48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人社局严格按照全面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民生为本、人才为先、严实为要、服务为上”为目标要求,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稳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等工作。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就业优先,着力稳企业稳就业。贯彻落实稳住经济大盘政策,促进企业和劳动者共享政策红利,及时兑现稳岗奖补、稳岗返还资金和社保补贴(差)等政策。实施助企发展服务,线上线下开展“人社讲堂”政策宣讲;建立专人走访跟踪服务制度,辖区企业用工总体保持平稳;为全区重点企业举办招聘会,新建宁夏西吉县、湖南湘西州2个劳务基地,提前、超额完成闽宁劳务协作任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首创“专人专案,一案到底”精准就业帮扶模式,实现村(居)全覆盖;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将社区网格员及区政府编外人员招聘名额提供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累计开发百余个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提升,推动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未来海岸社区获评为国家第五批充分就业社区。

  (二)坚持兜底保障,着力惠民生暖民心。社会保障更加全面,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办理社保窗口服务5万余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首次采用认证周期实行个性化动态递延管理;发放各类慰问金,开展文艺演出、各类讲座活动百余场,丰富退服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更加深入,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建立“动态监管问题清单”,动态跟踪清零,受理欠薪线索,全力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农民工讨薪案件“检裁对接”协作机制,提升“护薪”能力。基金安全更加牢固,出台社保基金监管提升“二十二条”措施,提升监管风险防控能力;常态化开展疑点数据筛查,追回多领取的违规待遇。

  (三)坚持一流营商,着力提质效增活力。聚焦产业发展引才蓄能,率先全市建立直播引才基地,稳步推进“工业设计+生物医药”职改试点,兑现人才政策补贴;引入优质机构入驻人力资源产业园,推出“人策匹配机器人”,精准、高效匹配人才适用政策。维护营商环境稳定发展,实施以协调劳动关系“金牌”打造、和谐企业培育、服务新企业用工的示范引领计划;全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管,实行分级管理;海沧自贸园区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示范工业园区。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建立“一窗双号”动态调整机制,为群众提供绿色通道和延时服务;劳务派遣业务审批改备案改革由自贸区推广到全区。激发体制人事活力,平稳完成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工作,真正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率先全市启动“区管校聘”,突破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强队伍当标兵。强化政治建设,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和党员线上集中学习研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强化组织建设,修订党委规章制度,开展流动党员清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抽调党员干部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专班,支援社区服务。强化能力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当模范,扎实推进人社系统比武练兵和“学标兵、当能手,创一流服务”主题活动,1名一线干部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强化作风建设,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1+X”专项督查,将督查范围和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延伸到区委编办核定的非在编人员,进一步扩大监督检查覆盖范围;建立人社系统行评员制度促进人社工作提质增效。

  二、存在不足

  2022年,受经济运行形势影响,用工环境变化过快,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对用工需求大幅下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不够畅通,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存在。同时,辖区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产址搬迁,工程建设领域因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等原因,引发劳资纠纷投诉案件成倍增加。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

  2022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能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聚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学上级精神、学法规政策,统筹部署抓建工作。能够紧紧盯住稳就业保民生这个重点,组织社保中心、就业中心及时兑现稳岗奖补、稳岗返还资金和社保补贴(差)等政策。能够靠前协调解决各项劳动纠纷隐患,组织监察力量、调解力量主动靠前协调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不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前发展、向纵深进击。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民心所盼,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推进山海协作,精准开展劳务输转;鼓励全区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鼓励重点群体个人自主创业,兑现税收政策退税;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助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拓展新就业形态培训项目。强化社保兜底保障,全力巩固“全民参保”态势,按时足额兑现社保待遇;稳妥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过渡政策;用心用情做好更加温暖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强化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摸清辖区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平台劳动者情况底情,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特殊工时、支付加班费等环节权益保障,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面,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各类劳资纠纷,推动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和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二)坚持稳字当头,守好劳动领域安全底线,夯实稳定根基。强化机制协调联动,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与建交、工信、公安、街道、工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劳动关系运行指导力。强化监管“疏堵结合”,加强排查预警,做好劳动领域隐患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隐患警情;加强源头治理,规范行业领域日常监管,全面督促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综合调处机制,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强化应急处置手段,全面畅通欠薪维权渠道,推行接诉即办,提升欠薪案件线索受理效率;创新“专人专班、专题研究、动态议事”涉稳处置机制,成立欠薪问题专项工作专班和应急值守专班,建立劳动关系风险预防化解工作协调会机制,用最少的行政成本妥善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全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撤率、结案率双提升,不发生重大社会涉稳事件。

  (三)坚持创优争先,加强人力资源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益企服务行动,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动态掌握100人以上、300人以上、500人以上重点企业用工清单。强化人才战略支撑,优化调整“海纳百川”人才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产才融合”,推进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人才服务驿站建设,完善营商发展的人才智库储备和孵化。强化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研究出台人力资源产业园配套政策,进一步拓展园区引流、宣策、培育业态功能,挖掘人力资源产业园“蓄水”动能。强化人社品牌宣讲,整合系统资源,做优做强“人社之声”宣政益企惠民服务品牌,注重“讲、做”结合,强宣导、强服务。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