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乙肝
大家往往会将其与“终身疾病”划上等号
如今乙肝临床治愈的大门
已全面打开
从“只能控制病情”
到“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近日,乙肝临床治愈领域再传佳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全球首个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的药物(派格宾®,通用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系厦门海沧特宝生物“智造”),这标志着乙肝临床治愈正式迈入新阶段,为全球乙肝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HEALTH SCIENCE
不少乙肝患者认为
只要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就意味着“万事大吉”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临床治愈”
根据我国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临床治愈,是指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出现,乙肝病毒(HBV)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细胞核内可能仍存在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举个大白话例子,乙肝表面抗原就像是家里的地板,不能扫一扫就以为干净了,而是要继续拖地,确保地板灰尘(乙肝病毒DNA)处在最低下限,这才能确认地板是真的干净。
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是一个
重要的临床治疗目标
目前被认为是获得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志
只有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
进一步获得临床治愈
患者后续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
风险会大幅降低
目前临床上,以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为核心的乙肝临床治愈方案较为常见,长效干扰素具备抗病毒和免疫重建的双重功效,在帮助人体重建免疫力并最终清除乙肝病毒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厦门特宝生物自主研发的派格宾®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持续清除效果明显。其3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31.4%的患者获得了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且乙肝病毒DNA持续抑制(检测不到),实现真正的临床治愈,且显著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药组。
“我现在吃药控制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折腾着追求临床治愈?”面对部分患者的疑惑,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4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超10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诊断率和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超过92%的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对于慢乙肝患者而言,未治疗、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实现临床治愈,这三种情况对应的5年肝癌发生率存在巨大差异。相关研究显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高达 14.9%;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可降至10.7%;而实现临床治愈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仅约1%。如此显著的差异,充分凸显了实现临床治愈对乙肝患者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坚持“产业立区”的海沧区,重点布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呈现集群爆发态势,一批新优产品获批上市,一批在研产品研发进程加速推进;海沧区累计上市一类新药品种6个,占全省75%;2025年1-8月,新获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88项,占全省84.62%、全市94.62%;目前,海沧区已申报和已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品种超过56个,占厦门86%。厦门生物医药港已连续6年跻身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前15名。
在658公顷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里,5个通用厂房园区与10余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全省首创的“进不了窗口”服务生物医药分中心设立以来累计解决生物医药企业诉求超过240项;省药监“一站一部两中心”靠前服务,实现厦门地区医疗器械延续注册实现“即到即审”,助力企业产品审评速度较法定时限提速约70%。
今年以来,海沧企业在专利与奖项上持续突破:万泰沧海与厦门大学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万泰凯瑞鼻咽癌诊断试剂盒入选“2024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特宝生物、昶科生物等项目分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目前,海沧已培育4家A股上市企业、9家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沧造”,正以科技硬实力重塑全球健康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全球首个用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持续清除的药物派格宾®获批,正是海沧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未来,海沧将继续牢牢守住实体经济阵地,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