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4100-08-00-2019-001
  • 备注/文号:厦海政〔2019〕30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19-02-27
  • 内容概述:关于印发海沧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 原文件下载:
  • 是否规范性文件:否
关于印发海沧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海沧区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9-02-28 09:44
分享:

区直各办、局,各街道,区属国有企业,各相关单位: 

  现将《海沧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2019年2月27日 

  海沧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2018﹞367号),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对标更高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目标指标 

  经过3年努力,进一步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到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6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全区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µg/m3,臭氧防控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二氧化氮浓度稳中有降,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市委、市政府考核要求。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15年水平以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保持前列。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三)优化产业布局 

  1.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的项目建设,相关新建项目必须进入工业园区。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涉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海沧环保局牵头,区经信局、区发改局配合)合理确定各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创新社区理念,对现有园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完善公共设施和园区配套。(区经信局、区发改局、海沧环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按照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规划调整,推进现有化工、工业涂装等大气重点防控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装备升级、产品上档、节能环保上水平。控制新增化工项目,加大现有化工企业整治力度。(区经信局、海沧规划分局、海沧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1.加强源头预防。不再审批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的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新增铸造等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产能。(区经信局、区发改局牵头,海沧环保局配合) 

  2.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以火电、平板玻璃等行业和装备为重点,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和技术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区经信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安监局、市质监二分局、海沧环保局等配合) 

  (五)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2019年3月底前,区政府编制出台“散乱污”企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等,实施分类处置,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海沧环保局牵头,各街道、区经信局配合) 

  列入关停取缔类的,由区政府协调水务、电力等部门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清理废弃物);属于使用“两违”建筑进行生产活动的,由区城管执法局组织彻底拆除“两违”建筑;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要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各街道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各街道牵头实施,区经信局、区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安监局、海沧环保局、海沧国土房产分局、市质监二分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集海客服中心等配合) 

  (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高清洁化水平。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减少工业集聚区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可考虑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牵头,区科技局、海沧环保局、海沧城建集团配合) 

  (七)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推动绿色环保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咨询、监测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科技局、海沧环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八)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在工业燃料、交通和民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天然气产业链,使天然气在我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天然气消费量力争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要求。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可中断用户。(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建设局牵头,海沧环保局、区财政局等配合) 

  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至2020年,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29%。(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牵头) 

  四、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九)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统筹油、路、车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加强柴油货车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实施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海沧环保局、区财政局、市质监二分局牵头,区经信局、区交通局、区发改局、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海沧公安分局、海沧交警大队等配合) 

  (十)加快道路交通结构升级 

  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采取限制使用、加强超标排放监管执法等措施,并进一步评估经济补偿的成效及可行性,促进高排放老旧车加速淘汰,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车提前淘汰更新,有序推进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淘汰。通过采取区域限行等措施,逐步实现高排放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尽快推动国Ⅰ及以下排放标准汽油车禁行工作;逐步推动实施国Ⅱ排放标准汽油车、国Ⅲ排放标准柴油车限行、淘汰工作。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连续三个检验周期未检验,以及经维修或采用污染控制技术仍无法达标排放的车辆,依法实施强制报废。(区交通局、海沧交警大队、海沧环保局牵头,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等配合) 

  (十一)推进绿色海港建设 

  加强码头扬尘污染治理。加强对7#、8#泊位煤码头扬尘污染监管,配合市相关部门推动整体搬迁或整合。实施干散货码头扬尘综合整治,1000吨级以下(不含)码头采用干雾抑尘、喷淋除尘等技术降低粉尘飘散率,加强防风抑尘网建设和密闭运输系统提升改造,推进煤炭、矿石码头实现封闭存储和装卸、装运,满足空气质量提升工作需要。协助市相关部门建立与市港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巡检、行政处罚和信息通报制度。(区交通局牵头,海沧环保局配合) 

  五、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十二)加强绿色规划引领 

  根据城市地形、气候特点和产业布局,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在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中长期影响,避免在城市通风廊道密集建设高层建筑群,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促进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区建设局、海沧规划分局、海沧国土房产分局牵头,区气象局、区发改局等配合) 

  (十三)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 

  充分挖掘造林潜力,科学拓展造林绿化空间,确保各类迹地得到及时更新。开展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在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结合山体林相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森林生态修复,加快植树造林,巩固我市森林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的成果和生态优势,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逐步更替种植量大的马尾松等烯烃排放量大的物种,优先种植烯烃排放量小的树种如栾树、桧柏等,减少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区建设局、海沧国土房产分局配合) 

  (十四)加强扬尘综合治理 

  1.强化顶层设计,严格施工扬尘监管。贯彻落实市、区施工扬尘管控制度、建立施工项目监管清单,强化扬尘管控主体责任,健全日常巡查、通报、约谈和信用评价、黑名单等制度,强化扬尘防治考评督查,构建“协同控制、综合治理”的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严格执行城市扬尘管控7个100%标准。(区建设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农林水利局、各街道等配合) 

  2.推进扬尘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区级扬尘考评监管机制,落实监理制度,坚持部门联动,强化信息共享,构建各扬尘防治主管部门共同参与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考评及督查结果应用,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执法部门扬尘污染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扬尘考评及督查通报问题等纳入各级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各街道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开展城市清洁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城市环卫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推进区域主次干道建设绿化带雾喷系统建设,加密重点区域周边道路洒水保洁频次。(区城管执法局、海沧城建集团、海沧公路分局牵头)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加装卫星定位系统,确保车辆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和路线行驶,严厉打击违规运输、违法倾倒行为。严防渣土车路面污染,重点查处未使用目录库内的车辆运输渣土和未落实净车上路等道路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并将建设(代建)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列为厦门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监管行为P档次。(区建设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城管执法局、海沧公路分局、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配合) 

  (十五)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 

  严格控制新建露天矿山。新建露天矿山必须符合《厦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要求,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线性工程安全距离至一重山范围内及城镇周围一重山范围内,禁止露天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按照《厦门市砂石生产基地布局专项规划》要求,设置修复性开采矿山,保障重点工程用砂石需求,除此之外,不得新建露天矿山。新建的修复性开采矿山一律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及我市工业企业扬尘防治的相关要求,采取密闭生产等有效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减少烟粉尘排放。(海沧国土房产分局牵头,海沧环保局、各街道等配合) 

  (十六)加强秸秆和氨排放控制 

  1.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循环利用、推广适用机具、延伸产业链条、推广成熟模式等措施,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底前,全区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各街道参与)加强执法监管,全面禁止秸秆焚烧,落实秸秆焚烧的日常执法检查,督促属地监管责任和网格化监管职责,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各街道配合) 

  2.控制农业源氨的排放。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应用配方肥和缓控肥等,通过土壤肥力提升和肥效提高减少化肥用量。至2020年,达到省、市化肥量使用减少指标。加强畜禽养殖业综合管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氨挥发排放。(区农林水利局负责) 

  六、持续提升工业企业治理水平,大幅降低污染排放 

  (十七)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1.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工作;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落实原环保部《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环环监〔2016〕172号)及省实施方案,全面排查超标排放、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彻底解决问题,对问题严重、达标无望的,依法责令关闭;选取产排污量大、已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行业优先重点实施,通过重点带动一般,力争到2019年底,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组织对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和城市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消灭黑烟囱”清查整治,将“黑烟囱”日常监管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海沧环保局负责) 

  2.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根据省、市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实施污染治理升级改造。新建火电、水泥、有色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提高新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敏感区域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建筑陶瓷业项目应使用天然气。(海沧环保局牵头,区经信局、市质监二分局配合) 

  3.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建材、有色、火电、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烧锅炉窑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实施深度治理,完成原料、燃料转运过程全密闭化和露天料场与封闭料场的作业切换。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海沧环保局负责) 

  (十八)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 

  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生产工艺和设备水性化改造,加大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绿色、低挥发性涂料产品使用,加快涂料水性化进程,从生产源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区经信局、区财政局牵头)贯彻落实省、市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我市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三个阶段通告要求,巩固第一阶段整治成效,加快推进化工、制鞋、橡胶、船舶修造和工艺品制造等行业VOCs治理,设立VOCs行业治理示范项目,严格限制无组织排放VOCs,加强加油(气)站、储油库日常管控,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快速上升趋势。加强VOCs排放监督监测,开展VOCs测管联动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治理效果差、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的治理单位,强化企业信息公开,实行联合惩戒,扶持培育专业化规模化龙头VOCs治理和服务企业。到2020年,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以上。(海沧环保局牵头,区经信局、市质监二分局等配合) 

  (十九)深化锅炉窑炉综合整治 

  加大锅炉窑炉整治力度,原则上除集中供热外,不再新建非清洁能源锅炉及工业窑炉。鼓励工业窑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实施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6个月内,淘汰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持续推进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鼓励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鼓励35蒸吨以下燃煤、水煤浆、生物质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现有非清洁能源锅炉必须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监管部门联网。(区经信局、区发改局、海沧环保局、市质监二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按期完成虾苗育苗行业热水炉污染整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制定方案,嵩屿街道牵头实施,区财政局、区城管执法局、海沧环保局配合) 

  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二十)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根据《福建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方案》(试行)和相关规定,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明确控制目标和重点防控措施,加强区域部门间和与漳州台商投资区的联防联控,开展常态化的巡查执法,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提升。(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十一)加强轻污染天气应对 

  充分运用福建生态云平台和厦门智慧环保大数据信息和研究资源,建立健全“海沧蓝”调度群,空气质量APP系统与区联动平台。加强空气质量跟踪分析,落实考评机制,加强污染管控的调度应对,响应全市或启动本级应急指令调动各部门积极性,督促各级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区域空气质量稳定。(海沧环保局牵头,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海沧城建集团等配合) 

  (二十二)强化应急减排措施 

  科学制定和落实减排措施。根据我区冬春季颗粒物和夏秋季臭氧污染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段、不同污染因子、不同气象条件,结合产业结构布局、季节特性和地形特征,完善轻微污染天气应对预案,细化应急减排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落实错峰生产,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突出臭氧污染天气应对,落实 VOCs:NOx削减量比例大于1:1,二级响应时VOCs、NOx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5%以上,一级响应时VOCs、NOx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0%、10%以上。(海沧环保局牵头,区建设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二十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区财政要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鼓励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改造。配合上级部门将“煤改电”超出核价投资的配套电网投资纳入下一轮输配电价核价周期,核算准许成本。(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牵头,海沧环保局等配合) 

  (二十四)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1.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引导。落实环保信用评价制度,落实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电价补助和调整政策。研究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鼓励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落实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支持政策。落实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支持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消纳处置。(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牵头,区经信局、区交通局、区农林水利局、海沧环保局及有关部门等配合) 

  2.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进一步调整优化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企业从事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符合条件并经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促进物流业降本减负的增值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并完善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区财政局、海沧税务局牵头,区经信局、区交通局、海沧环保局等配合) 

  九、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二十五)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 

  1.加快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优化调整扩展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推进大气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逐步配备VOCs、颗粒物车载巡测装置,完善监测网络,为开展分析会商提供依据。国家级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2.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3.强化监测质量控制。全区各类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纳入市级环境监测部门管理。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监管,完善质控考核与实验室比对、第三方质控、信誉评级等机制,健全环境监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任何部门不得干预环境监测行为,对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依规依纪依法从严处罚,追究责任。(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单位配合) 

  (二十六)强化科技基础支撑 

  夯实基础研究。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以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重点,开展环保科技重点项目攻坚。加强区域性臭氧形成机理与控制路径研究,深化VOCs全过程控制及监管技术研发;持续完善和更新颗粒物源解析以及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摸清区域污染物排放情况,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2020年底前,完成一轮大气污染源解析及源排放清单动态更新工作。开展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和防治对策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VOCs、NOx污染源调查,增强污染管控的科学性。(区科技局、海沧环保局牵头,区气象局等配合) 

  (二十七)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1.持续保持严管重罚的态势。持续组织开展“清水蓝天”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保持打击污染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严格环境执法检查,推进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试点和推广工作,加强工业炉窑排放、工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等环境执法。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海沧环保局牵头,海沧公安分局、海沧检察院、海沧法院等配合) 

  2.严格机动车排放监管。落实车辆产品公告、油耗公告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督促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行为。(区经信局、海沧环保局、海沧公安分局牵头,区交通局、市质监二分局、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等配合) 

  (二十八)配合开展环境保护督察 

  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作战目标任务,夯实部门责任。针对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序时进度甚至恶化的街道,强化督察问责,完善排查、督查、通报、交办、约谈、专项督办等机制。(海沧环保局牵头,各街道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部门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完善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各地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层层抓落实。海沧环保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海沧环保局牵头,各街道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严格考核问责 

  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各部门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做好考核结果应用。考核不合格的部门,依法依规实行区域环评限批等。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工作不力、责任不实、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部门,由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公开约谈其负责人。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环境质量改善不到位的实施量化问责。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区政府办牵头,海沧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一)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1.加强大气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充分运用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及各类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每月公布各街道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信息,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2.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企业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海沧环保局负责) 

  (三十二)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采购;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有企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宣传引导协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环境污染曝光专栏或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红黑榜,曝光突出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情况;积极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提升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形成“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格局。(区委宣传部、海沧环保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