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集中宣传展示
海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
海沧区举办2024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原创的
闽南童谣《爱阿嬷》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的
答嘴鼓节目《民主生活会》
海沧区北附学校的
歌仔戏《黛玉葬花》、高甲戏《睇灯》
以及古琴演奏《鸥鹭忘机》
陆续登上舞台
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现场还可以选购海沧非遗文创产品
——天然香、剪瓷雕、
蝶翅画、闽南传统鼓
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线上赶墟
为将非遗与现代消费生活连接融合,海沧文化馆特别上线非遗赶圩专区,为海沧区的非遗产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和销售渠道,也为市民朋友们提供了随时随地选购非遗产品的便利途径,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亲自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活动现场宣布了
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和第四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目前
海沧区已公布
四批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个
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61位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项目保护单位、传习中心、传承人的
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
近年来,海沧区重视根脉文化挖掘和保护,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推动文化根脉深耕式挖掘保护。自2010年以来开展了大量非遗调查、记录工作,编印出版“风土海沧”“海沧故事”“沧江文库”等系列书籍;拍摄非遗宣传片,通过数字化形式留存非遗影像。
注重非遗在现代生活中延伸。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点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开设非遗课堂、沙龙、展览等活动,让热爱非遗的理念在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促进“人”的参与让非遗传承焕发活力。调动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积极性,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指导成立19家非遗传习中心,吸引大批志愿者投身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