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古楼农场
概况 古楼农场位于海沧街道西北部,现辖区面积约1.29平方公里,由古楼社、上瑶社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四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0户、926人。村民以农业种植、果蔬经营为主,2021年,水叶菜种植面积约305亩,种植户约130户,产量约2074吨;水果种植面积约为593亩,产量约1179吨。为支持种植业等传统产业持续兴旺,政府近年来给农民发放相关惠民补贴。如今古楼农场瓜果飘香,除了杨桃、火龙果、甘蔗,还引进了暹罗红柚和红宝石青柚,种植面积约40亩,共计1200棵。
荣誉
·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
·厦门市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海沧区革命老区基点村
饮水思源 打造“红色与知青”文化特色游
革命老区基点村:作为名声在外的海沧革命老区基点村,古楼农场是海沧最小的村落。在72年前,海沧古楼村(现海沧街道古楼农场)曾驻扎了解放军,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当地村民与解放军结下深厚的鱼水情谊,并为最终解放厦门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知青下乡,带动古楼农场村民,广泛种植火龙果、杨桃、龙眼、辣椒等农作物,其中以杨桃最负盛名,充分发挥了当地山林资源优势。现如今这些农作物已经成为了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新的征程上,古楼农场作为厦门市2021年推动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大力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为古楼农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除了依托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充满地域特色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知青楼、古楼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闲置古厝等,还重点打造以红色文化与知青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乡村旅游线路,将文化内涵贯穿到乡村旅游全过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拓展果蔬产业 弘扬农耕文化精神
以农业种植、果蔬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古楼农场村民,主要生产的农产品有杨桃、火龙果等,并一代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精神。2021年,水果种植面积约为593亩,产量约1179吨;水叶菜种植面积约305亩,种植户约130户,产量约2074吨。
珍视自然资源 打造“古楼特色”生态宜居村
古楼农场拥有丰富的山林、水库、溪流、田地、果林、草地等自然资源。近年来,古楼农场先后获得“守护绿水青山最美村(居)”称号和“市级垃圾分类样板村”荣誉,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树立“垃圾分类就是新风尚”的观念,大力推动“厕所革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并联合街道驻村工作组、老人会、结对共建支部、党员志愿者等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爱国卫生·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整个古楼农场的环境卫生迈上了新台阶。
未来,古楼农场将充分利用水库、果林、山林等自然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家园;通过旧厝换新颜、道路整治提升等项目,推进房前屋后综合整治,为村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融入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古楼特色”的乡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