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程小岩、孙瑞霞等委员:
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你们分别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建议》(编号:0829)、《关于关注并加强海沧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编号:0809)等2件提案,经区政协同意,并案为《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接到提案后,于4月1日分别与程小岩、孙瑞霞委员电话沟通,了解提案意图,耐心听取委员建议意见,及时汇报提案办理进展情况。7月24日、7月29日分别与程小岩、孙瑞霞委员再次面谈,现场深入互动交流,积极回应关心关切。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课程建设,筑牢教育根基
严格对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海沧区各中小学全面落实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确保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中和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依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每学期开设不少于12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并将生命健康教育深度融入各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夯实保障体系,强化专业支撑
一是构建三级研训网络,提升师资水平。我区已建成“区级-研修小组-校级”三级研训体系,定期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安全教育教师参与区级集中研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沙盘游戏治疗、焦点短期解决疗法、小物件疗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培训。依托国家智慧云平台、海沧区教育干部教师学习中心,开展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培训,倡导教师立足校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探索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模式。
二是完善阵地设施建设,打造专业平台。严格按照“四有”表标准(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推进各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区各中小学、职业中专、特书教育学校100%全覆盖,统一配备心理测评系统、放松训练设备、团体辅导器材等专业设施。联合区红十字会建成海沧天心岛小学、海沧区东孚中学两大生命教育体验馆,其中,东孚中学“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获评“国家级生命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为师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三)深化协同育人,拓展教育网络
一是学校主导,丰富教育形式。各中小学、职业中专抓住期初、期末、中高考、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研学及综合实践活动,如“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主题教学研讨、“点亮生命之旅”读书沙龙等,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生命观。每年“世界急救日”,各中小学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多元体验形式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价值,提升心理韧性,赋能心灵成长。
二是家校共育,夯实教育基础。各校依托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等渠道,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主题讲座及家长赋能培训,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设立家长接待日,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针对性解决教育难题;结合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如心理游戏、户外徒步)和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如种植植物、照顾小动物),促进亲子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珍贵。充分发挥“家长云校”“问向家长”等线上平台优势,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及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各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及时推送相关资讯、课程资源与活动通知,并公开发布各级线上心理咨询平台路径,方便家长和学生随时获取专业心理支持。
三是社校协同,整合教育资源。依托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构建“1+2+3+N”(1个中心、2支队伍、3方协同、N+辐射模式)家校社联动育人防护网,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出台《海沧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指导意见》,推动21所学校与社区深度共建,设立24个家庭教育服务点,实现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资源在家庭、学校、社会间的有效流通与共享。联合区卫健局、区妇联、区未成中心等部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六进”公益活动,实施“星星点灯”项目,通过“云上心课堂”“心晴家园”等平台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德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就C07之二孙瑞霞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并加强海沧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编号:0809),针对“对于已出现心理问题,无法在校进行正常学习的青少年群体建议区主管部门给予重视,协同设置特定的教育场所,保障孩子的教育”建议,经综合研究,目前存在以下实施难点:其一,在现行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内,尚未建立针对此类群体特定教育场所的规划建设标准及配套政策,导致场地建设、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缺乏政策依据与规范指引;其二,鉴于心理问题青少年群体情绪行为的特殊性与不稳定性,集中管理模式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需由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专家开展系统性论证评估,在明确利弊前贸然实施存在风险;其三,该群体的教育干预工作需教育、医疗、心理等多领域专业人员协同配合,构建涵盖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而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在专业人才储备、跨部门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短期内难以满足专业服务需求。基于以上因素,现阶段尚无法落实此项建议。
下一步,海沧区教育局将持续联合各部门及社会力量,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链条,推进我区青少年生命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孙民云
联 系 人:宋泽琴
联系电话:6583312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2025年8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办,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