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剑敏、李若宁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当前全区学生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案聚焦光照改造、户外活动保障、中医干预等7项核心诉求,提出了亟需构建"监测-干预-管理"闭环体系,聚焦学生视力保护核心需求,提出了科学性、实操性的对策,对我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与委员开展了交流沟通,进一步聆听相关工作建议,并会同区卫健局、财政局、妇联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理顺工作机制。我区已制定了全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实施方案,强化监管与引导,明确将近视防控纳入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对不达标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二)多方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
我区目前已基本构建了“家校医企”四方联动近视防控模式,整合教育、医疗、科技等多方资源,形成科学防控闭环。该模式以厦门眼科中心、艾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打造“监测-预警-干预-管理”全链条智能化防控体系。全区建立动态更新的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采用智能验光仪等先进设备,实现每学期两次标准化视力筛查,数据实时上传至厦门市“i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师生健康管理系统的视筛管理云平台,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家长可通过“i教育”家长端等渠道实时查看子女视力报告,系统根据筛查结果生成分级预警和个性化护眼建议。
(三)保障幼儿园场所户外运动空间。目前我区公办幼儿园均有设置户外运动空间,且均符合生均户外场所面积。
(四)提升改造教室光照条件。自2022年教室照明提升改造列入省市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起,截至目前,共投入1183.9万元改造经费,共改造了1751间教室,全面提升改善我区校(园)教室护眼照明环境。
(五)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目前我区各校园均能落实开展欢乐课间活动,确保课间活动不少于10分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如芸景实验中学、青礁小学、海沧中心小学等7所校园已探索开展课间15分钟;要求教师提升课堂效率,保证不拖堂,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全区中小学实行每天1个大课间、部分学校探索每天2个大课间活动;除了统一的广播操外,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拉拉操、呼啦圈、跳绳、踢毽子、协作跑、五祖拳等丰富多彩的群体项目,着力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落实了眼保健操、目浴阳光、20-20-20护眼法则、户外运动2小时等近视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我区所有中小学都将体育活动纳入课后服务“标配”项目,以特色体育项目为依托,分层分级开设体育课程,包括田径、足篮排、棒垒球、手球、乒羽网、射箭、击剑、散打、跆拳道等课程,全区有约2.7万名学生参与体育类课后服务课程。
(六)考虑在学校增加视力训练图和追视物,确保学生正确的坐姿。目前,我为全区学校每个教室配备了配备视力表,要求各校在教室内醒目位置张贴坐姿示意图、“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课桌椅型号对照表。并邀请眼科机构对视力表张贴、班主任筛查培训、视力预警等进行指导。同时,要求学校对学生坐姿、眼保健操、课间休息等护眼行动进行督导、宣导,组织眼操坐姿比赛,营造浓厚氛围。下学期,我局将联合厦门眼科中心,选取试点学校开展学生视力训练图和追视物训练,探索可行性。
(七)增加中医对视力保护参与。区教育局协同区卫健局,依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增加中医对视力保护参与,通过入校开展中医视力保护科普课、设立门诊,通过中药热敷眼罩,小儿推拿,中药调理等方式进行儿童视力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学生视力保护任重道远。我局将继续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和《厦门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普及防控要点,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深入推进落实“双减”工作,充分调动家长、学生积极性,改变家庭“重治轻防”观念,共同推进学生视力保护。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孙民云
联 系 人:林晓茹
联系电话:6051398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2025年8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办,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