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11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3-06 16:06

  厦海政函〔2025〕76号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

  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11号建议

  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关于总结基层治理创新经验推广便民“摊规点”的建议》(第0011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海沧区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城市发展和民生需求,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摊规点”、适度跨店经营等惠民工程建设要求,在城市治理服务基层上不断探索创新,把推进便民“摊规点”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积极创新思维,延伸制定《海沧区在建工地及工业区工人临时用餐点设置方案》,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促进就业创业、规范市容秩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措施与成效

  民众有呼应、政府有响应。海沧区因地制宜推广便民“摊规点”,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设置管理,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实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彰显社会治理温度,较好实现了从“随意占道”到“规范有序”,从“无序竞争”到“兼顾公益”,从“随心所欲”到“定时定点”,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从“猫捉老鼠”到“共管共治”的转变,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注重实地调研抓需求,不断优化“摊规点”设置

  海沧区总面积186.82平方公里,全区人口60万余人,全区下辖4个街道(海沧街道、新阳街道、东孚街道、嵩屿街道),其中嵩屿街道为主城区、新阳街道为工业区,全区共设有村(居)50个,其中包含23个城市社区、12个“村改居”社区以及15个行政村。

  一是因地制宜,提升便民属性。海沧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目前共设置“摊规点”10处,其中嵩屿街道设有沧元路-海兴路“摊规点”1处,约300余摊位;海沧街道设有兴港花园、青礁马路市场、囷瑶村市场、渐美夜市“摊规点”4处,有170摊位;新阳街道设有霞阳“摊规点”1处,共80个摊位;东孚街道设有过芸溪、贞岱、东埔、崎头“摊规点”4处,共108摊位。在规划布局方面,优先在老旧小区、城中村、工业园区等人流量大、居民需求旺盛的区域设立摊规点,并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如餐饮区、日用品区、农产品区等,提高摊规点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涵盖了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有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二是创新推动,提升服务属性。2022年底,海沧区积极推进鼎山路工地工人临时用餐点试点建设,较好解决鼎山路工地工人用餐难问题,这一举措彰显出“末端执法”向“靠前服务”的转变,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同时也获得国家和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2024年8月份,在海沧鼎山中路工人临时用餐点设置经验基础上,区城管委办牵头指导各街道联合辖区城管执法中队,推进在建工地临时用餐点设置工作,又分别在士兰微、法拉二期、象屿自在海、TOD一期和TOD二期等工地设置临时用餐点,截至2025年1月,共计设置临时用餐点约111摊,有效解决工地工人临时用餐及摊贩有序摆摊问题。此外,2025年1月底,为营造春节节日氛围,便利城中村及周边百姓就近采购,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东孚街道、新阳街道分别在孚美社区和孚中央社区设置了5处年货销售临时摊规点,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确保公平,兼顾公益属性。在逐步抓好“摊规点”设置,加强各项制度完善的同时,充分考虑困难群众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摊规点”公益属性,优先引导本地困难、弱势群体参与经营。目前,海沧区在10处设置摊规点上,共选取23个摊位点作为公益摊位,针对性做好政策扶持。下一步,海沧区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益摊位的设置,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实惠。

  (二)注重制度建设抓规范,不断完善“摊规点”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摊规点”建设,海沧区制定了《海沧区“摊规点”信息化规范经营指导方案》及《 海沧区在建工地及工业区工人临时用餐点设置方案》,以“促就业、惠民生、优环境”为目标,以“按需设置、方便群众、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依法治理”为原则,充分考虑民众意见,周边配套及交通环境,有序引导流动摊贩进驻“摊规点”规范经营。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海沧区结合辖区实际,在落实“三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范管理)方面,科学考虑“潮汐”特点,明确经营时段,满足多功能需求。如:东孚街道“摊规点”的经营时间,分6:30-8:30、16:30-20:30两个时间段,其余时段则让路于民。再如:部分“摊规点”还施行了错峰经营的模式,9:00前供应早餐、下午供应水果、晚上则成为“小夜市”,一摊多用、集约高效,既有效破解“流动摊贩”治理难题,又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生计问题,多方面满足市民群众需求。

  二是严格准入制度。落实经营商户“一摊一档”登记造册,开展基础信息更新及备案,对申请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对不符合条件的摊贩进行劝离;各街道与摊主签订诚信经营协议书,明示未进行报备视为自动放弃摊位,严格落实规范管理各环节。

  三是健全安全制度。将“摊规点”纳入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由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抽查、专项检查等,进一步保障经营规范安全。此外,完善摊点软硬件设施,统一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对“摊规点”统一制作经营摊车、统一设置公示栏,明示经营责任人、经营品项、种类、经营时间并统一编号,严禁活禽宰杀、炭火烧烤,严禁携带危险品进入经营区域。

  (三)注重力量合成抓保障,不断提升“摊规点”成效

  随着“摊规点”专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摊规点”管理上,海沧区充分发挥各方合力,由原先城管执法部门的“被动管理”,转化为摊贩主体、政府部门、市民群众三方“主动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理格局。

  一是加强城管委办牵头作用。海沧区城管委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多次会议,把摊规点整治作为提升区级市容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对10处“摊规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此外,在“厦门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引入“摊规点”线上管理功能模块,邀请市级系统服务商,组织各街道(社区)相关业务骨干,针对“摊规点”管理软件运用进行操作培训。通过科技赋能,目前已实现经营摊位可管理、经营人员可追踪、食品卫生安全可追溯,从而确保摊规点问题处置快速、高效办理,真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强部门联合管理作用。由街道城管办牵头,联合城管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派出所及村(居)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摊规点”日常监管,每日根据规定的经营时段开展两次联合巡查整治,及时对“摊规点”食品安全、燃气安全、“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的,存在噪音扰民、油烟或市民意见较大的,给予警示要求整改直至取缔。

  三是加强摊贩协商自治作用。海沧区注重发挥摊贩协商自治,建立“自治微信群”,引导摊贩积极发声、协商处置。秉持教育为主理念,采用“柔性执法”模式,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温情劝导等方式,耐心讲解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引导摊贩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城管、交警、市场监管、市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不定期开展巡查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经营户反馈的各类问题,确保经营规范有序,同步提升摊贩守规矩、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三、存在问题

  (一)满足多方需求仍有差距。一些老旧小区,在早期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摊经济等业态的发展,没有预留专门用于摊规点的场地,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公共空间有限,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往往存在“有需求无场地,有场地无需求”局面,难以找到合适的区域设置摊规点。另外,摊规点建设对提振“烟火气”,带动农民工就业,解决便民需求等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设置考虑不周全在某种程度也会影响实体商铺经营。

  (二)加强规范管理仍有不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摊主抱有侥幸心理不遵守规定的经营时间,提前或延迟营业,影响摊规点的整体管理秩序,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部分商品来源广泛,有时存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等问题,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同一个摊规点由于经营业态多样性,有的需用到摊车、有的直接地上摆摊,形式上的杂乱使摊点整体设置布局难以规范统一。

  四、下步计划

  (一)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公告、新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便民“摊规点”的建设意义、管理规定以及取得的成效,提高居民和摊主的知晓度与参与度。加强对摊主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经营能力,积极引导摊主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二)强化安全管理保障。增加治安巡逻人员和频次,城管执法中队、工商管理、派出所及村(居)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摊规点”日常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增加食品安全检测。

  (三)积极鼓励模式创新。鼓励各社区和摊主在“摊规点” 的经营和管理中积极创新,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例如,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摊位的智能化管理;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升“摊规点”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四)促进绿色环保发展。逐步改善摊规点的基础设施,鼓励摊主使用环保节能设备,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动地摊经济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领导署名:王宇成

  联 系 人:王春峰

  联系电话:13395996196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2025年3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