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海政函〔2025〕185号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141号
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市妇联:
《关于“建议加强社区儿童教育 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提案》(第20254141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社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社区儿童教育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丰富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可以成为链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提案中关于完善社区儿童教育协作机制、构建区域内儿童教育共同体、丰富社区儿童教育人才供给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我区作为会办单位,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立即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推动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家校社”协同教育基础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成立海沧区家庭教育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海沧实际,制定《海沧区家庭教育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海沧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内容涵盖了家庭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协同服务平台构建及服务品牌打造等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对我区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和方向引领,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精准投放专项资金,2023-2025年度共下拨162.36万元用于支持“幸福家·文明城”家庭教育项目。二是构建管理格局。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街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村居家长学校,构建面向家庭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让辖区家庭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4年以来街道、社区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巡讲、读书会、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活动639场,惠及2.31余万人;开展科学探索、心理健康、文化浸润等主题的公益夏令营、暑托班28期,寒假儿童关爱活动19场,惠及2433人次;开展防溺水、防欺凌、防诈骗等安全教育活动67场,参与5000余人。三是优化评估反馈。制作“幸福家·文明城”系列主题活动反馈表,于每场活动后对讲师、内容、成效等6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2024年来活动满意度达97%,同时提供情绪管理、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主题的活动意向选择。开发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小程序,内容涵盖课程学习、咨询预约、活动报名、意见反馈等模块,增加了沟通渠道。指导社区召开“儿童议事会”10次,儿童对社区教育、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实现“童参与,共治理”。
(二)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全链条”儿童教育生态
一是盘活阵地资源。以亲子关系、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科普推广等为主要内容,创建各级家庭教育基地19个,2024年来各级各类基地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实践活动、亲子阅读等活动568场,惠及家庭近5.8万人次。依托组织规范、制度完整的32个“五老”工作室,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主题教育实践、宣讲等活动共计197场,“五老”参与人数232人,受教育青少年78533人。依托城新华书店“青年之家”阵地,开展绘本、财商、航空等主题的“团团阅动圈”亲子共读活动9场,受益家庭210组。2025年2月启动“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计划,目前正在研讨公共空间概念设计方案。二是完善教育网络。率先全市实现医育结合签约全覆盖,初步形成“1+4+N”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新格局,围绕五个“一”开展服务。2024年新建普惠托育机构4家,目前有普惠托育机构15家,可提供普惠托位1218个。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梳理校外师资库110个、阵地资源库82个。探索资源共享、活动共建、问题共商、品牌共创、人才共育的“5共”机制,4个街道、11所学校、11个社区试点单位设定联络专员,列出“1公里”资源清单,签订共建协议。法院选派法官签订责任书,担任辖区内学校法治副校长,做好平安法治工作;与社工组织、未保站等共同开展模拟法庭,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1次,惠及在校师生3000余名。三是强化资源保障。20个社区爱邻护幼服务点,免费提供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至今提供托育体验1009场;依托“向日葵亲子小屋”每周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或回应性照护工作坊,指导家长健康、营养、安全、回应、学习五大技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区图书馆做到每周开放时长达72小时,区文化馆组织开展画画、古筝、电钢琴等公益文艺培训,每期时长2-3个月,体育中心面向13-18周岁青少年,免费开放5类运动项目的场地及设施器材。预计2025年将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活动132场,“科学奇趣营”公益实践活动20场,科普宣教项目进村居、进学校32场,目前正逐步开展中。四是激活社会参与。实施“关注产业工人子女家庭教育”、“小脚丫”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风1+N”巾帼志愿者家风文化建设3个公益创投项目,开展主题活动95场,惠及9708人次。“小海星”爱心妈妈驿站聚焦特殊教育,每周末开设“兴趣融合”公益课程,2024年开展513节,服务2051人次;2025年心智障碍者资源中心服务项目“星空筑梦”行动预计开展系列活动41场。以“社区治理大学生帮帮团”为抓手,形成“社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同育人模式,引进“渐入嘉境 关爱成长”、“五育融合公益课堂”等10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2个街道5个社区落地实施。沧江研学营地与国家电网、厦门医疗急救中心等2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2024年以来开展15期亲子公益活动。2025年寒假期间,依托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推出面向未成年人的15个类别200余个志愿服务岗位,约有470人次参与。
(三)组建人才队伍,筑牢“高质量”社区教育根基
一是组建专业队伍。建立“招募-筛选-培训-服务-回馈”的“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官方公众号、社区海报、定向邀请等方式,向社会持续招募专家和志愿者,对报名人员的专业资质、实践经验、服务意愿等方面进行两级筛选,建立了1支专业讲师队伍和1支家庭教育特派员队伍,目前有专业讲师41名、家庭教育特派员211名,填补基层家庭教育人才缺口。二是提升系统技能。以“学、思、做、教”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式、项目式、服务式四阶段,开展家庭教育骨干培育、督导培训、朋辈磨课等专业培训43场,其中包含4期为期3天的志愿者专业技能提升班。三是提供多元服务。做深“公益咨询”个案服务,在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置个案咨询室,来访者根据自身需求和讲师特长预约咨询,2024年以来开展179组家庭268人次的精准服务;做精“萤火计划”阅读项目,培育第一批阅读推广人33位,2025年第一季度开展阅读推广人培训、磨课、读书会13场,参与330人次;阅读推广人将于社区每月开展1-2次读书会,以阅读为抓手助推良好家风建设。做优“特派领航”家教引领,将211名“家庭教育特派员”以“1+1+1”的模式分成24个小组,2024年以来进24个社区开展讲座、沙龙、体验式课堂等活动共104场,惠及家长和孩子3058人。四是引入学校师资。20余位来自幼儿园、中小学、特殊学校的教师加入家庭教育特派员队伍,常态化进入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晨昕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多部门开展“暖昕行动”志愿服务项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个性化帮扶特殊儿童家庭,累计组织培训309场,指导家庭超过800个。海沧街道的“情满沧江·立德树人”——家校社三师共育家长课堂,2024年以来开展家教讲座、读书分享、主题沙龙等活动41场,覆盖11个社区,14所学校,服务5000余户家庭。五是调动家长参与。目前24个社区建立了家庭教育微信服务群,实现了活动信息预告、家长抱团学习、活动精彩复盘等功能,各社区以及家长学习资源得以流通。依托爱邻护幼点,招募社区内退休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成立“银发育儿志愿团”,每周或半个月开展一次育儿沙龙、心理辅导等活动。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构建宣传矩阵,激发协同教育活力
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进模式深化宣传效能,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小程序、社区家庭教育微信服务群进行活动预告,提供活动预约;线下于各个社区宣传窗口设置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每月个案咨询排班表,以及每月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海报,扩大传播半径,实现社区之间活动信息流动。
(二)扩大共建联盟,推动服务辐射升级
在现有11所学校、11个社区试点基础上,增加到24个社区以及N所学校试点,丰富“一公里”资源清单。创新“教育飞地”模式,每个社区选派优秀家庭教育特派员驻点指导,特派员可流转于不同社区,推动跨社区资源流动。
(三)深化儿童议事,实现儿童参与治理
再推动5个儿童友好社区示范试点建设,推广“儿童议事会2.0”版本,通过社区公告栏、儿童议事会、校园意见箱等渠道收集对社区教育的建议,社区跟踪推动办理。建立“儿童观察团”制度,招募儿童观察员,通过观察体验、调研走访、议题反馈等方式,推动儿童的声音融入公共事务与社区教育,助力打造更加包容、安全、宜居的儿童成长环境。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黄书枚
联 系 人:张晶晶
联系电话:18060931180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2025年4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