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站
时间:2024-04-11 17:1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50207587899704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厦门市海沧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厦门市海沧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站(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台湾人才服务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全区人才工作;对接各级高层次人才引才计划,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滨湖北路9号

  法定代表人

  洪皖鸿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厦门市海沧区委员会组织部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

  2.54

  网上名称

  厦门市海沧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站.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无

  

  

  

  

  

  

  

  

  本单位在本年度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实际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使用的印章、标牌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无擅自增加名称的行为;实际的住所与核准登记的住所同一地址;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为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全区人才工作;对接各级高层次人才引才计划,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 1.升级更加赋能增效的人才政策体系。配合率先全市对人才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性修订,参与出台海沧区“国际一流人才湾区15条”,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支持、高质量培育,打造以一份《实施意见》为统领,一份《行动方案》为支撑,覆盖行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教育、卫生、台湾等人才的“1+1+N”政策体系,着力打造青年人才梦想湾区、产业人才活力湾区、科创人才友好湾区、国际化人才开放湾区、人才生态最优湾区,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 2.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多元主体作用。落实“人才引领驱动”要求,创新设立“产业发展人才”“产业创新人才”“产业人才引育贡献”奖励,赋予企业对骨干人才的自主推荐权,切实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将市场化机构引入地方人才治理体系,全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参与联合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并作为福建省首个县区开展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互访交流活动,汇集“企业+政府+市场”的多元化人才发展要素。 3.高端人才再创新高。形成“管行业就要管人才”工作理念,采取“招商+引智”双轮驱动模式,依托重大项目和企业科技创新援引智力,大正微纳全球首条钙钛矿电池组件项目落地,引进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宫坂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文强作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合作顾问;双百人才企业迈理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中国科学院侯凡凡院士开展新药研发合作,拓尔微电子与中国科学院郝跃院士开展新型半导体材料研制合作。国家级、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申报人数再创新高,目前已申报省“雏鹰计划”青年人才计划项目18个、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19个、市级高质量人才基地13家企业。 4.柔性引才实现突破。配合进一步修订出台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办法,打破编制壁垒、放宽年龄限制,分层次、多渠道、高薪资充实教育人才16名,每年吸引超过20位名师、名校长咨询对接,积累一批“柔性教育人才库”。创设“两岸师资融合—民乐教学实验点”,台湾优秀民乐教师“线上+线下”同步教学4178课时,并通过“客座讲席”模式让人才加入职校和中小学产业教育,推动大博医疗等16家人才企业与海沧职专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在省内外形成强大的磁吸力和影响力。 5.国际融合积极开放。发挥对台前沿优势,配合修订出台引进台湾人才办法,新增台湾青年就业基地一次性奖励、台湾人才创新创业奖励等条目,推动台湾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内刊刊发,梳理提供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等30家台企超260个高薪岗位,累计落地台资企业610家,新入选台湾特聘专才6人、新引进台湾人才80名。承办“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产业行”活动,达成项目合作意向10个。兑现留学人员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20人,协助3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在华永久居留许可,为国际化人才来厦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6.支持企业做大发展平台。将顶尖企业作为吸引和培育人才重要载体,强力推动125个科技含量高、人才集中的产业项目增资扩产,将新增工作岗位超万个,提升区域人才容量。给予重点人才企业“一事一议”扶持超6亿元,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2%,厦门钨业、万泰沧海等人才企业单家年度研发投入超亿元。2023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90家,70家企业入选市级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占全市比重1/4,孵化了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占全市半壁江山,新增上市企业1家、IPO过会2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及市值均排名全市第一。 7.畅通多方合作共建渠道。高位嫁接中国药科大学,共同建立“中国药科大学厦门生物医药港培训实训基地”、“厦门生物医药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探索“师资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迈向深入。开展“高校海沧产业行”品牌活动,全国24所高校35名老师参访,有力推进重点企业高校引才工作。支持企业采取建设研发中心、工作机构以及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新增市外研发中心或实验室5家、项目合作9项。2023年新增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获得市科学技术奖项8项,当盛新材料、大博医疗两家人才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揭榜单位。 8.坚持强化人才引育并重。推动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比翼齐飞”,出台区级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评选以本土企业家为代表的人才,形成差异化人才成长通道,首批领军人才有3名入选市级拔尖人才。重视谋划各层次人才素质提升,开展各领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才专场培训,常态化开展人才学术交流、国情研修、职工技能培训、资政建言等活动600余场次,超3万人次参加。稳步推进职改试点工作,获得省人社厅支持,开评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已有37位人才在海沧获得职称证书。生物医药职改试点拟于年底前完成年度职称评审工作,203名专技人才参加评审。 9.打造线上线下的人才便捷服务网络。建成全省领先的县区级“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实行“网上一次申报、后台并联审批、线上全程办理”新模式,新整合139项人才服务事项实现申报“一趟不用跑”。率先全市开设人才服务微信工作专号,专人转办人才诉求问题,为350家重点企业人才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每日天气问早、政策申报提醒、疑问限时解答等24小时“不打烊”服务。发挥“四级人才工作联络员”机制作用,加快培育9个覆盖各领域的人才服务驿站,走访企业1150家次、协调解决人才诉求462个。 10.实施全面务实的人才精准服务供给。完善“生活性+工作性”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统筹全区资源,开展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康养服务62人,统筹协调骨干人才子女入学390人次。构建“货币+实物”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筹集各类人才安居房源1.3万套,配合落实“留厦六条”“五年五折租房”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双百计划”人才扶持、住房补贴等政策申报兑现,累计审核通过资金1.63亿元,受益企业880家次、人才7333人次。 11.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才暖心服务氛围。构筑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宣传矩阵,在国家级媒体刊发人才新闻153篇,省级媒体27篇,联合央广网、厦门广电等拍摄产业领军人才系列宣传片25部,展现海沧爱才敬才的区域形象。实施“三领”党员人才培育计划,推动100名人才发展成为党员、212名党员成为企业骨干、83名党员进入管理层,先后推荐37名人才成为区级“两代表一委员”,人才企业艾德生物获评全省民营企业党建先进单位、大博医疗获评省级“党员诚信示范企业”。 本年度工作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的行为;事业单位登记的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的负责人一致;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无接受捐赠、资助;自核准登记后无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依法纳税;无违约和社会投诉现象;无涉及诉讼情况;无其他需要报告和审查的事项。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无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无

  填表人: 吴琴眉  联系电话:15985805007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14日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