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单位:融媒体中心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海沧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首先,我谨代表海沧区委区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海沧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治理工程,是补齐城市治理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海沧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作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域、彻底、科学改造,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安排,海沧首批试点提升渐美、新垵、山边、石塘等4个精品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取得积极的扎实成效。

  下面,我围绕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第一个方面,聚焦特色差异,打造城中村治理的“三种模式”

  海沧现有10个城中村,以全区14%的土地面积、承载着近50%的人口,城中村当前普遍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公共空间被侵占、基础设施欠账多、消防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等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今年推动的4个城中村,在地域分布、人口结构、治理基础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点。为此,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探索形成了三种较为有效的治理模式。一是“渐美模式”,渐美村位于海沧中心城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需求极为迫切,也是海沧率先启动改造提升的城中村,渐美村探索形成“七先七后”的治理模式,即按照先规划后推动、先整治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先安全后舒适、先集体后个人、先发动后强制的理念,一体推进设施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率先全市实现强弱电入地、告别空中“蜘蛛网”,打造出小而美的“城中景”。“渐美模式”的先行探索,也为我区其他城中村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二是“新垵模式”,新垵村位于新阳工业区,聚集了超10万外来人口、其中大量为服务周边的产业工人,是岛外建筑密度最高、房屋总量最大、流动人口最多、管理任务最重的城中村,存在安全保障难、空间腾退难、配套补足难、长效治理难的问题。在新垵村新现代化治理过程中,针对“四最四难”精准发力,以“四个抓手”予以破解,即推动全域改造保安全、“三个一律”腾空间、科学配套美家园、党建引领强治理。通过系统治理,消防安全、停车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新垵村的村容村貌更美了、集体经济更富了、基层治理更好了,新老厦门人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山边模式”,山边社区位于东孚街道,毗邻乡村和工业区,存在“两难两不足”的问题,即建设项目落地难、运营管理持续难、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居民参与不足。为此,山边社区在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强化“三大保障”,以大党委、促凝聚,以大物业、强自治,以大治理、保持续,实现了任务项目化、管理物业化、资金多元化、治理现代化的“四化”模式。如今,山边社区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有机融合的典型,烟火气回归了、生活配套完善了、乡风文明浓厚了,乡村发展动能得到了的全面激发。

  第二个方面,用心用情做好“六篇文章”,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生活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海沧区立足实际,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高标准做好规划统筹、安全提升、环境优化、功能完善、产业替代、多元治理等“六篇文章”,形成了初步探索经验,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一是做好“规划统筹”的文章,让工作更有方向。在组织领导方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带头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引导、街村为主、国企参与、村民自治”的运作模式,完善分管区领导包村(居)下沉、属地街道指派专职干部驻点协调推动等制度,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在规划引领方面,我们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三年了行动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措施,每个村各自形成总体规划引领、配套专项规划的“1+N”方案,生成推动121个改造项目、总投资4.7亿元,做到先谋后动、谋定快动。

  二是做好“安全提升”的文章,让居民更有保障。安全问题是底线,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我们始终将保障安全放在首位,一方面,着力推动设施完善,紧盯突出安全问题开展专项隐患排查,超过6600栋的出租屋完成消防技改、完成率达93%,有力完善充电桩、消防栓、微型消防站等设施配套,打通房前屋后“逃生路”。另一方面,着力推动管理提升,把出租房、经营场所整治作为治理重点,率先全市试点建立应急综治队伍,属地街道联合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常态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做好“环境优化”的文章,让生活更加舒适。围绕“宜居”目标,坚持“拆、建、管”并举,推动环境整体提升。以拆违疏通破局,加强空间梳理,形成村两委党员领头拆、村民响应拆的工作态势,累计拆除各类违建3457处,腾挪公共空间近15万平方米。从硬件改造入手,一体推进强弱电缆化、道路“白改黑”和房前屋后立面整治等项目,规范农贸市场和沿街店招,实现整洁美观。让秩序井然成为常态,用“一把扫把扫到地”实现村庄保洁无死角,签订临街商户“门前三包”责任书超3000户,提升改造垃圾分类屋21个,强化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乱象劝导力度,常态化开展洁净家园行动,持续深化全省城乡精神文明创建试点工作,实现市容与素养“双提升”。

  四是做好“功能完善”的文章,让民生更有温度。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补短板、强保障,提升城中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着力破解停车难题,利用边角空间、闲置用地,增设停车位1316个、非机动车位3419个。努力丰富居民休闲娱乐去处,改造提升9处公园等景观节点,新建(改造)18个文体健身设施。有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完成雨污水管网、配电站、公厕、卫生所等设施改造,提升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阵地。

  五是做好“产业替代”的文章,让增收更有渠道。深入挖掘各城中村资源禀赋,培育形成“一村一品”,策划生成一批产业类项目,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持集体经济优先发展,保障每个村都有一块发展用地,新垵正顺公寓集体经济项目加快招商步伐,预计租金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坚持资源盘活利用,将旧村部、旧仓库改造为经营性停车场和集装箱集市,打造特色观光夜市,带动烟火气回归。坚持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新垵五祖拳文化主题公园、提升改造渐美村龙舟池,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在城市更新中探索文化保护新路径。

  六是做好“多元治理”的文章,让和谐更有实效。我们突出党建引领,出台党建引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二十条措施,探索成立“房东联盟”联合党委,推行“网格划分、包片管理、包事到楼”,同时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老人协会、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主体在基层治理的作用。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城中村平台,实现安防预警、停车管理等五大智慧场景,数字化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健全长效机制,山边社区成立全市首家村级物业公司,新垵村引入市属国企合作探索大物业管理机制,为下步长效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个方面,下一步将推动全域改造,重点做到“五个下功夫”

  明年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攻坚年,海沧将坚持“巩固提升”与“全域改造”相结合,一方面,巩固提升首批4个精品村治理成效,在大物业管理、智慧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另一方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域改造”的要求,权力推进霞阳、锦里、贞庵、祥露、鳌冠等剩下5个城中村的现代化治理工作,努力为全区城中村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重点将围绕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围绕大物业管理下功夫,探索“专业服务+智慧平台+长效运营”模式,鼓励专业物业团队参与城中村服务,实质性推动渐美、山边、新垵大物业管理试点落地,形成市场化、专业化、全域化的城中村物业管理机制。

  二是围绕智慧管理下功夫,结合“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根据基层治理实际需求,充分运用物联感知、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健全完善智慧城中村平台,加快数据信息运用,以科技化手段全面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是围绕新老厦门人融合下功夫,继续发挥房东协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用好“主题夜话”“话仙馆”等自治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形成多元联动、共同会商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增强群众特别是外来员工的存在感、认同感、归属感。

  四是围绕产业提升下功夫,谋划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积极做好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策划,力促祥露广场集体经济项目投入运营,加快霞阳、鳌冠集体用地手续办理,同时拓展美食街、民宿、研学等业态,不断激活村庄内生动力。

  五是围绕文脉传承下功夫,活化利用红砖古厝建筑和红色文化、送王船文化等传统资源,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塑造特色文化IP和文创产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海沧区将继续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久久为功、抓实抓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国际一流湾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谢谢大家,我的介绍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