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沧区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单位:融媒体中心


9月27日上午,海沧区举行先进制造业倍增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海沧区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的举措与成效以及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深耕培育,我区三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和鲜明的区域发展特色,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坚实支柱,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我区已成功构建起以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新型疫苗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步入产业链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集中回报周期。目前,海沧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全面提升,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第13位,被列为四家医疗器械特色园区之一,先后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集聚了一批优秀企业,现有生物医药企业近500家,金达威、大博、艾德、特宝生物等本土企业相继上市;企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诞生全球首支重组戊肝疫苗、国内首个拥有自主产权的长效干扰素等一批自主研发的产品。
二是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崛起。我区自2017年启动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在先进封装、特色封装及封装载板领域形成区域特色,成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成功吸引士兰集科、士兰集宏、通富微电、安捷利美维、开元通信等超65家企业落地,聚集了超过5000位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其中,士兰集科、士兰明镓成为国家大基金重点投资项目;安捷利美维获批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专项;士兰集科、云天半导体、开元通信上榜“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市上榜企业数的50%。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连续3年荣获“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园区”;海沧“三链融合”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获评第四届“IC创新奖”产业链合作奖,是该奖项设置以来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
三是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我区深耕电池正极材料、铝箔加工、薄膜等优势产业,培育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有效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新材料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基础,龙头企业发展具有领先优势。厦顺铝箔位居“中国铝箔十强”首位;长塑实业是全球最大的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生产商;厦门钨业钨材料主要产品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钨产业链是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诸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一,特种钨、钼材等产品进入高端制造领域,如“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组件、北斗卫星天线材料等。
上述三大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近年来,我区聚焦企业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产业化等方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政策。2012年,我区出台实施了《进一步促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多次修订,今年9月重新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包含15项具体措施,包括从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企业研发创新激励、产品产业化支持、新业态培育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该政策可以与省、市相关政策叠加享受,形成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区级政策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同时兼顾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初创型企业的补助,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集成电路产业政策。2017年,我区出台实施了《海沧区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办法》。去年,我们重新修订后,出台《进一步扶持海沧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办法》,旨在通过优化投融资政策、增强科研支持、提供成长激励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措施,新增对量产封装测试和EDA工具购买的补助;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区级支持比率与年度最高支持金额的补助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促进辖区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三是科技资金扶持政策。2022年,我区对《科学技术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该政策是目前全市六区中唯一保留科技立项的政策,旨在培育科技主体、建设创新载体、鼓励企业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科技攻关,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和研发载体,集聚科技人才,增强企业研发实力。该政策独立于其他产业和人才政策,使企业能享受省、市、区多重政策支持,强力赋能科技创新发展。
此外,我区正在原有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政策计划新增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扶持、“智改数转”项目补贴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企业”奖励等措施,旨在全方位拓宽对新材料及其他产业的支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坚持产业立区的战略不动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吸引更多新质生产力企业向海沧聚集,共同推动海沧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媒体提问:
一、海沧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实业立区,近年来引入了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接下来海沧在制造业方面有哪些招商引资的规划?(请眭国瑜副主任作答)
是的。近年来,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了士兰微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仅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共新增落地先进制造业项目183个(含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额717.24亿元,推动了海沧区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海沧区将围绕“五个一”推动制造业招商。
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不动摇。坚持围绕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3+1+1”产业布局,依托现有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优势,以及逐渐形成的产业生态圈,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场景招商,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通过资源整合,力争带动海沧的招商引资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海沧区将结合现有产业发展特点,提前布局未来发展产业,全面梳理和制订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条件更加优惠、特色更为鲜明、覆盖面更广的政策体系,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是配套一批产业发展基金。海沧将大力推进“政策+融资”的招投并举的招商模式,面向三大主导产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力争2年内引进设立若干支引导基金、头部私募基金及其子基金等,目前已有中保投、福创投、中金资本等基金在谈并有望落地海沧。
四是搭建一系列科技研发平台。海沧将加强同科研机构(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科创平台,通过平台引进成熟企业,或者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真正的招引一批有潜力的项目。近期,海沧已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大学科创服务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国创中心等多家科研服务机构洽谈落地事宜,共同服务招商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五是提供一批国有招商空间载体。海沧区将从制造业所需的要素保障出发,在原有集成电路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基础上,将再建设一批国有通用厂房,为企业前期落地提供优惠支持。同时将加大供地保障力度,针对三大主导产业再规划上千亩用地,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请问近年来海沧区如何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请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朱勇局长作答)
海沧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科技集群综合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科技资金投入逐步提高。海沧区实施科技专项政策,持续加大科技政策扶持力度,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技术攻关、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奖励技术交易、促进社会基础科学发展等重要环节,精准实施财政资金支持。2021年投入科技资金1.44亿元,惠及企业653家;2022年投入1.76亿元,惠及企业688家;2023年投入1.49亿元,惠及企业513家。2024年以来,已投入资金1.75亿元,全年预计投入2亿元。厦门钨业、万泰沧海、艾德生物等企业单家年度研发投入超亿元。
二是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壮大。2021年以来,海沧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速增长。2021-2023年,全区资格有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85家、379家、466家,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现有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3家,科技创新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是科创载体发挥效能稳步提升。海沧区持续打造科创载体,强化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26家,其中国家级29家、省级50家、市级47家,数量稳步提升,载体效能发挥日益显现。
四是科创服务平台持续集聚。海沧区坚持科研资源高位嫁接,建立了科技创新项目“张榜选帅、揭榜挂帅”机制,导入优势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资源,打造“开放、协同、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我区现有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目前,我区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季华实验室、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等加强对接,探索建设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搭建科创服务平台,将有效弥补海沧区缺乏高校、科研院所的短板,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孵化、招引优质产业项目,为海沧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入科技力量。
三、接下来海沧还有哪些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或开工,这会对海沧的产业发展方向起到什么助推作用?(请海沧区发改局陈洪昕局长作答)
海沧区坚持产业立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高度重视项目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力促项目早动工、早竣工、早投产,不断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目前,正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及规划建设。
在促开工方面,今年以来,士兰集宏、铂联科技新能源电池连接系统(CCS)生产研发基地、嘉德利新建9、10号超薄BOPP新材料生产线、厦钨新能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吉门保险丝增资扩产等31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2亿元。
到年底,瑞尔特年产10万套装配式智能卫浴产品、厦门安井年产14万吨速冻食品生产线、生物技术创新融合及产业化基地、贝耳超纤新型材料等4个项目也将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30亿元。
在促建设进度方面,养生堂厦门万泰诊断基地、宝太生物POCT产业园、厦门安捷利美维高端封装基板及高端HDI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士兰SiC功率器件生产线、金鹭硬质合金、厦钨新能海璟基地锂离子电池材料扩产、宏发海沧临港工业园、中航太克智能工业园等5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正加快建设,总投资额约430亿元。同时,正屋电子、宝晨半导体、大博医疗科技产业园、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期等5个项目已竣工,总投资额约28亿元。到年底,预计粤浦科技、通士达、特宝二期、宝太、安捷利美维等5个项目将相继竣工,总投资额约100亿元。
在促投产方面,今年以来,大博医疗医用材料项目、法拉电子新型能源用薄膜电容器技术改造四期、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项目二期等19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投产,总投资额38亿元。到年底,预计大博科技产业园、宏发电力等一批项目也将相继投产,总投资约18亿元。
在项目签约方面,2022年以来,我们推动了瑞幸咖啡厦门烘培基地、拓宝科技钠离子电池应用开发、合口味产业化总部基地、中伦新材料新能源膜材项目等76个制造业项目签约,总签约额超过500亿元。
重大重点产业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的签约落地、建成投产对海沧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稳固经济增长,重大产业项目的有力推进,将进一步夯实海沧产业立区、聚焦实体经济的基础,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是推动海沧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是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我们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重大产业项目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数占比超过85%,这些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值高、附加值高的龙头项目、骨干项目,能有效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使我们能够持续深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优化产业生态,我们加快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中有诸如欧米克生物、大博医疗、厦钨新能源、特宝生物四期、法拉电子南海路厂区等许多增资扩产项目,这些企业在海沧不断增资扩产,充分表明了企业扎根海沧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励我们精准聚焦企业、项目需求,更好统筹各项资源,强化各项要素保障,营造更佳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共同打造海沧现代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