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2022年度治水报告,请查收
时间:2023-01-10 19:01

  2022年,在市河长办的指导帮带下,在海沧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沧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立足海沧实际,持续创新融合,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河湖长制从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2022年,过芸溪省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新阳主排洪渠有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海沧湖水环境稳步提升;完成过坂水库清淤整治工程,启动天竺湖生态补水工程;完成正本清源改造55.6平方公里,完成全区7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小微水体治理工作圆满收官,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池塘”评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级网媒和省、市主要媒体报道。

 

  一、管更严,统筹部署高位推进

 

  1.市区领导带头巡河。3月30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市总河长赴海沧区开展巡河检查,实地察看新阳主排洪渠、溪头水库、洪塘赤土社生活污水治理,要求认真落实河道日常监管、水质定期检查等工作,指导水资源建设、水利设施和防汛备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区双总河长带头巡查溪渠湖库,区级河长湖长巡查河湖36人次;每月督办过芸溪、天竺湖生态补水项目进展,调度过芸溪省控断面水质各项指标情况。

 

  2.主管部门一线指导。市水利局领导先后带队检查溪头水库、天竺山水库、翁厝涵闸等水利设施,指导开展除险加固、防汛度汛等工作;市河长办领导亲临村居一线,检查莲塘别墅池塘、开台公园池塘等小微水体治理情况,指导水体管治工作。

 

  3.各级河长培训提升。以总河长会、部门联席会、调度会、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成员单位、联动部门开展集中学习,邀请人大政协河长、企业河长、市民河长、党员河长、河小禹等出谋划策。抓实2期业务培训,力争人人具备“理得顺水系脉络、说得出上下游左右岸、判得明一般污染源、分得清区划责任”的四种能力。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归纳并推广运用涉水事件判别“望、闻、问、切”法,极大地提升了实践能力。

 

  二、章更全,系统施治有法可依

 

  1.落实河长履职规范。严格按照区级河长湖长每月不少于1次、街道级河长湖长每周不少于1次、区河长办每周不少于3次、河道专管员每日不少于2次的要求,认真落实巡查工作。街道级河长湖长巡查河湖库558人次,发现和解决涉水问题98个。同时,全面细化巡查范围、巡查内容、巡查频次、巡查记录、巡查报告、配合事项的“六个明确”,督促各街道河道专管员加强日常巡查。

  2.制定要点明确责任。区总河长会研究出台《2022年度海沧区河湖长制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巩固小流域整治成果、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抓好污染源防控”三个方面,明确12项中心任务,逐项明确任务指标、时间节点、责任单位。

  3.配合立法强化法治。积极参与《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立法工作,并结合海沧实际,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监督考核三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条例》的出台,实现了河湖长制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跨越,标志着厦门市河湖治理正式迈上法治化轨道,为基层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提升了重要法律支撑。

 

  三、业更精,治水能力全面升

 

  1.强化联合执法。强化公检法联动,协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针对古楼水库南侧和过坂水库西侧多处违章搭盖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今年先后两次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对违章搭盖进行清理整治,拆除面积3486平方米,持续保持对侵占河湖“四乱”“两违”问题的高压态势。

  2.强化多元共治。搭建河湖共管共治平台,充分调动15名人大代表河长、16名委员代表河长以及企业河长、市民河长、党员河长、河段长等民间组织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河湖巡查监督工作,为河湖长制工作建言献策。开展“大手拉小手,共护家乡水”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及主题手抄报征集评比活动,组建“河小禹”队伍,通过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扩大河湖长制工作影响力。

 

  3.强化智慧升级。区河长办积极响应“持续打造福建幸福河”和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工作部署,启动海沧区智慧水利项目建设,投资330万元,搭建智慧水利平台,融合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等要素,形成“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呈现全区70余个主要涉水点位实时信息,持续提升辖区治水综合能力,力争实现“一屏看水”“一屏管水”目标。

 

  4.强化技术支撑。始终将满足市民群众对水环境的美好期盼作为首要工作。通过与科研院所、技术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将水质监测、溯源排查等工作引入到河长办日常工作范畴,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提升、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区河长办受理各类涉水信访投诉件50余起,均能快速处置,得到广大市民群众认可。

 

  四、责更明,治污控源手段多样

 

  1.突出转型治耗。通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全年用水量约为9880万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同比下降1.03%。深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鼓励农业生产主体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0,完成农业水价改造灌区改造1200余亩,天竺山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市首批、全区首个二星级近零碳景区。

  2.突出生态治水。启动天竺湖生态补水和过芸溪水环境提升工程,完成过芸溪莲花段、汤岸支渠清淤工程、洪塘水环境治理提升工程、福厦高铁海沧段防洪补救工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辖区水环境,将水生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统一,达到水生态、水景观、水环境“三位一体”的要求,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通过在过芸溪三江口温泉湿地公园增设生态休憩廊架、休憩座椅、景观小品、标识系统、照明、监控及绿化提升等配套设施,打造有温度的“湿地公园新空间”,不断提升过芸溪品质。

  3.突出系统治源。创新六个工作目标,七条整治路线,九项保障措施的“六七九”污水治理工作思路,实施入户四管分离纳管,完善雨污水出户管,新建或清掏及恢复化粪池、隔油池,修复部分雨水排水沟,立管改造等,完成全区7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贞庵新村和赤土社作为示范样板,获全市推广;大力推进4个正本清源EPC项目建设和4个正本清源试点项目的验收工作,完成建成区正本清源改造55.6平方公里,全面实现污水设施提质增效目标。

  4.突出减量治排。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作,2022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2%。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有效推动化肥减量化工作。全年化肥使用量302.18吨,比去年的309.24吨减少7.06吨,同比减少2.28%以上。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工作,全年农药使用量约16.875吨,比去年的17.3吨减少0.425吨,减少2.45%。落实全区301个入河排口常态化巡查,持续推进不达标入河排口的整治工作,防止整治效果反弹,确保整改成效。

 

  五、面更广,交流互动形式丰富

 

  1.加强学习调研。坚持“走出去学”,到同安区,学习隘头潭国控断面和古坑村省控断面学习水质提升经验做法;到集美区,深化区域合作共同守护深青溪,到深青溪工业组团排污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赴现场交流小微水体治理经验做法;到翔安区,现场学习观摩小微水体治理经验做法。

  2.加强东西协作。推进“闽宁协作”工作,深化海沧区与泾源县水利系统交流,区河长办联合泾源县河长办开展河湖长制工作业务线上培训,两地围绕河湖长制工作情况深入交流,共同推进两地河湖长制工作,助力两地河湖长制业务人才培养。

  3.加强宣传发动。3月份,通过开展一场“河湖长日”主题活动暨启动仪式云展播、一场河湖共管共治座谈会、一场“河湖长制进校园”实践活动、一次河湖清洁行动、一期“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河湖长日”宣传活动、一支海沧区河湖治理成效宣传片的“六个一”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吸引近57万人次观看。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河长制专栏、简报和公交、地铁、城市媒体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不断总结提炼治水经验做法。区河长办先后在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念好治水‘三字经’,着力提升水环境》《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海沧三举措提升河湖治理水平》《海沧区发布厦门首个“美丽池塘”榜单》等10余篇经验做法,其中《海沧区发布厦门首个“美丽池塘”榜单》阅读量达到4492,持续扩大海沧区河湖长制工作影响力。

 

  六、水更美,河湖治理成效彰显

 

  1.河流幸福指数评价高。过芸溪省控汤岸桥(东瑶村)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过芸溪各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在厦门市主要河流生态健康指数评价和厦门市主要河流幸福指数评价中,过芸溪高居第二位。通过推进精细化管养,新阳主排洪渠有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2.湖库水质改善提升快。湖库断面均达到水功能区考核要求,海沧湖水环境稳步提升,全区水库水质全部达标,同比提高23.1%。其中,溪头、两二水库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Ⅱ类、古楼水库达到Ⅳ类。

  3.小微水体治理效果好。按照“控源截污、抽水清淤、生态补水、循环蓄水、生物净化、活水曝气、水生浮岛”等治理模式,持续深化小微水体治理成果,进一步提升辖区水环境,实施治理“模式+指标+档案”全要求评定,以评定标准、以评压责任、以评促提升。

  2023年,海沧区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改善全区河湖水环境质量,提升河湖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管护水平。

  七、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巩固小流域整治成果。推进《过芸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化方案》项目实施,科学调度过芸溪上游水库生态补水,推进过芸溪省控断面水质提升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过芸溪小流域水环境,加强源头污染管控,深入持续开展侵占河湖“四乱”“两违”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二)提升污水治理水平。开展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将正本清源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成果进行测绘并按标准同步录入海沧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形成全区城区和农村污水管网“一张图”,为常态化管养提升技术保障,为排水管理提供智慧化信息化支持。

  (三)抓好污染源防控。严格控制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引导退养户积极转产转业,巩固退养成果。督促各街道加大日常巡查,防止新增水禽养殖。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巡查力度,杜绝偷排、漏排行为,坚决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