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整改情况的报告
来源 :海沧区教育局 时间:2024-11-25 15:12

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反馈厦门市海沧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24〕46号)要求,现将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源配置指标方面

  (一)存在问题

  3所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其中2所学校低于标准的85%,小学达标学校占比为91.9%。5所小学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达标,其中4所学校低于标准的85%,小学达标学校占比为84.9%。个别学校与学校周边场所签订协议进行共享,但由于路途、安全、设施等因素,难以完全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2所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等两项指标不达标,且低于标准的85%。民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配备和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公办学校还存在差距。

  (二)整改情况

  1.加快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度,实实在在新增学位。

  根据学位需求情况,合理规划义务教育项目,适时启动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加快新阳西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东屿校区、南岛九年制学校、孚中央西小学、双十中学海沧附校扩建四期5个在建义务教育项目建设,早日建成投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逐步化解“大校额”“超标准班额”问题,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达标问题。

  2.科学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开足开齐开好课程。

  针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达标学校情况,根据新学年学生数情况,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重新测算,对于仍然不达标的学校指导学校科学合理制定“一校一策”方案,在考虑满足指标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安全、路途等因素,真正确保满足教学实际要求,保证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3.加大薄弱民办学校帮扶力度。

  对教育管理和质量薄弱民办学校,继续发挥集团化办学、发展中学校提升计划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差距,提升发展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政府保障指标方面

  (一)存在问题

  区域内现有“大校额”学校12所,其中超过2000人的小学5所、初中2所,超过2500人的一贯制学校5所,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学生数高达6424人。小学起始年级班额超过45人的有52个班,占比24.0%;其他年级班额超过50人的有215个班,占比21.2%。初中起始年级班额超过50人的有20个班,占比12.9%。5所小学音乐专用教室配备不足,占比15.1%, 3所中学音乐专用教室配备不足,占比25.0%; 10 所小学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足,占比30.3%,3所中学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足,占比25.0%。

  (二)整改情况

  1.加快建设力度,加大学位供给。

  与解决“资源配置”方面问题一样,及时做好义务教育项目规划配套,加快在建和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根据目前迫切学位需求的情况,快速推进新阳西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东屿校区、南岛九年制学校、孚中央西小学、双十中学海沧附校四期等5个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用,加大学位供给,化解“大校额”“超标准班额”问题。

  2.保障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统一填报口径,依据新学年班级情况重新测算达标情况。对各学校关于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填报进行指导,将个别学校的舞蹈教室和书法教室等分别统计归类为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重新测算各校达标情况。

  对经重新测算后仍未达标的学校,根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备不足情况,科学制定校补齐方案,明确配齐的建设方案、资金预算、时间安排。对部分现有教室进行合理改造,如增加隔音设施、调整教室布局等,以满足音乐、美术教学的特殊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建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确保每所学校都有足够的专用教室供教学使用。

  做好资金保障,确保全面达标。2025年专项预算优先保障未达标学校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建设(改造)和相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需求,优化义务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教学正常开展,保证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三、教育质量指标方面

  (一)存在问题

  个别学校章程表述不科学、不全面,未能及时修订。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单薄,与办学特色联系不紧密,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个别学校劳动与综合实践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整改情况

  1.加强学校章程文本检查,全面开展自查修订。

  个别学校章程表述不科学、不全面,未能及时修订问题,已安排再次检查,指导并要求章程内容中表述不规范的学校进行修改,根据最新要求对章程内容进行修订,原则上须于2024年完成修订工作,并将制定或修订后的章程报教育局备案。

  2.强化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力促紧密联系办学特色。

  启动德育工作提升工程,强化顶层设计,以“重点打造——典型引领——分层推进”为策略,结合现场展示、讲座及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常态化调研,指导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引领,融合优势项目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指标,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全区现有“海洋”“长征”“航天”“唯美”“慈济”等多样态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全区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3.优化队伍配置与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探索创新教师交流制度,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新拟定区属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方案,探索从放宽年龄限制、创新交流形式、完善导向机制等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全面走访,对所有中小学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思政课、科学课、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等学科的师资配备情况。一方面,指导各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配置专兼职教师。对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鼓励通过校际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确保每门薄弱学科都能有教师任教。另一方面,加大薄弱学科教师招聘力度,拟招聘66名薄弱学科教师,补齐学科短板。

  提升兼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搭建专业教科研及培训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技巧研讨等,帮助兼职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加强兼职教师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考核机制,为优秀兼职教师提供转任专职教学的机会,有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劳动与综合实践课程落实方面,用“科研”的视角进行学科核心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科领航,以“课堂实践创生”为核心驱动力,集团校常规教研的协助组织与指导,促进核心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导师团队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带动薄弱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5日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