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2022年美育发展年度报告
来源 :海沧区教育局 时间:2023-01-19 12:08
     一、基本情况
    (一)海沧区基本情况
    厦门市海沧区是全国设立最早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面积186.46平方公里。海沧区正加速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海沧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美育工作,构建了内外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机制。鼓励各校挖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同时打造多种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展现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着力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美育教师情况
    高度重视,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基本配足配齐音乐、美术教师,奠定了良好师资基础。全区美育教师共450人,其中美术教师专任189人,兼任39人,音乐教师专任208人,兼任15人。2022年招聘美育教师58人,其中,美术专任教师17人,兼任教师3人,音乐专任教师26人。
    二、美育课程开设和素质测评开展情况
    (一)美育课程建设一体化
    抓住课程建设这个重心,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构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创新性课程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课程整合模块化,实施素质教育。全区共有36所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学校数量36所,占比100%。目前,全区各学校均配齐配足音乐、美术专任教师,为学校美育课程实施奠定了良好师资基础。
    截至目前,全区已开设91个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出918个特色社团。包含管乐、陶笛、古筝、扎染、陶艺、中国画、拉丁舞、版画、歌仔戏、软笔书法等美育社团,形成海沧区新的教育亮点,各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能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海沧区艺术教育成果。各校(园)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素质测评开展规范化
    区教育局、各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推进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学校数量36所,占比100%。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基石。每年积极组织美育专职、兼职教师以及主管艺术教学的校长参加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培训,深入领会和准确掌握艺术素质测评的内容和要求,保障测评工作的有效开展,统一标准和认识,研讨问题对策,使测评更加规范科学。举办区级、校级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重视教学与研讨相结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环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完善测评方式,提升测评效果。海沧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采用学校全员普测、区抽样检测的方式。主要测试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艺术欣赏及艺术表现能力。学校测评面向全体学生,各校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组织测评。学校分别从课堂参与、学生学习表现、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艺术特长培养等角度入手,运用多种评价办法,科学反映学生艺术学习的整体素质情况。
    三是加强评价督导,推动工作落实。海沧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海沧区教育局将美育工作纳入专项督导评估,督学每个学期定期到所辖学校开展督导,并将督查、检查结果纳入学校评估与考核指标,及时向社会公示。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艺术教师的教学业绩岗位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美育工作经费情况
    (一)美育工作经费收入
    海沧区政府等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从经费、制度等方面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建设。2022年海沧区美育教育经费来源共有1035.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资金979.45万元,其他资金55.6万元。
    (二)美育工作经费支出
    2020年海沧区美育教育经费共投入和使用1089.39万元,其中美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共354.89万元,美育教师招聘和培训76.25万元,美育相关活动举办共163.01万元,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共428.44万元,其他用途66.08万元。
    四、美育活动开展情况
    1.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继续与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合作,策划实施“琢玉工程”,构建内外联动、统筹整合美育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全国陶行知研究会管乐艺术进校园公益活动,10所学校管乐团工作正常开展,12月举行第一届陶行知研究会“管乐艺术进校园”项目艺术展演活动,师生、家长反响好。民乐节目荣获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小学组一等奖,中学组二等奖;二十几个优秀节目参加“海娃闹春”沉浸式音乐会、“童心向党 喜迎党的二十大”民族音乐下乡村等活动。区教育局、区教育基金会拟联合举办第六届“海娃杯”青少年才艺比赛,参加对象涵盖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共计68所学校1577名青少年儿童参赛。项目包含声乐类、舞蹈类、语言类、器乐类等,丰富的文艺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海沧区第七届“海娃欢乐节”文艺汇演得到了全区中小学的积极响应与家长的认可。
    2.利用乡村少年宫、学校社团和兴趣小组等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
    北附学校学生戏剧社团荣获中国戏剧少儿小梅花奖金奖、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戏剧展演一等奖。海娃民乐团获福建省第七届中小学器乐比赛(小学组)一等奖。双十海沧附校、天心岛小学、海沧北附学校获厦门市中小学生合唱展演一等奖,获奖比例全市各区第一。
   五、美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保证美育教育教学顺利开展,海沧区不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师资队伍、条件保障、检查督导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推进工作扎实有效。
    1.整合资源,开展“宫校合作”。为了有效地整合学校和青少年宫的艺术教育资源,今年继续开展宫校合作模式,重点辐射发展中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2.创新机制,实施校馆联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和校外专业艺术教育机构的广泛联系和密切协作,探索美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区教育局与中华儿女美术馆紧扣开拓学校师生视野的主线,开展一系列美育项目,探索艺术教育从欣赏到体验,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家庭的全覆盖教育模式,形成了海沧区学校美育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方法。 
    六、美育工作成效
    海沧区美育工作实现了“三个发展”:区域美育工作均衡发展、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区域美育工作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了美育工作“四化”:美育教学设施一体化、美育师资力量一体化、美育教育资源一体化,教学方式信息化。  
    2.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各校美育工作追求活动精品化,各校艺术教育特色突显、精彩纷呈,全区艺术教育初步实现校校有特色发展。 
    3.成效显著促进全面发展。全力打造艺术精品,传颂美育精神,取得了累累硕果。
    七、不足及改进措施
    1.部分教师执教能力不足,美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夯实教师知识功底和教学基本功,重视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会、听取专家学者讲座、组织参观相关活动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底蕴。
    2.少数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课程实施落实不够扎实,教学研究工作流于形式。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校美育课堂教学、美育活动的督查指导,确保学校各项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八、下一步工作重点及计划
    1.立足校内,充分开发各校艺术教育资源,加大对艺术教学的投入。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高水平的艺术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校美育资源与社会各类美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让学生在美的熏陶化育中生根发芽。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将优秀的人文精神凝练为美育资源。
    2.持续开展素质教育,以特色工作和品牌提升学校美育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举办鹭岛花朵比赛、琢玉工程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一校一特色、一校多特色局面的形成。积极探索具用区域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海沧区一些学校已开发了优秀校本课程,通过集团化办学、发展中学校项目等实现全区统筹,资源共享,共同研讨,共同提升。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2022年12月15日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