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2023年中小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
来源 :海沧区教育局 时间:2024-01-31 10:02

  一、基本情况

  厦门市海沧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高度重视中小学美育工作,构建了内外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机制。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

  (一)学校基本情况 

  海沧区是厦门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面积186.46平方公里,目前正加速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区内现有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公办小学23所,职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小学5所,全区共46所学校,在校生人数81577人。 

  (二)美育教师情况

  1.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全区美育教师共445人,其中美术教师专任187人,兼任35人,音乐教师专任208人,兼任15人。能确保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高标准开齐开足开好美育类课程。

  2.聚焦美育教师素养提升。

  (1)专题教研,促进课堂教学

  基于素养,聚焦难点,开展“主题序列化”研训活动。注重学科教研的有序开展,努力做到每一次研训有针对性、有衔接性和可持续性。设计了一系列主题序列化研训活动,将校本教研与学科教研很好地融合起来,发挥效益。促进了学科研训一体化,提升了音乐教师的执教水平和专业素养。其中包括几个系列研训:弹唱专题研训、合唱大师班研训、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训、戏曲专题研训。

  (2)特色研训,提升合唱能力

  为深入了解先进的合唱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海沧区中小学校合唱团水平的整体提升。邀请了合唱指挥家孟大鹏老师来厦授课,以几所学校合唱团示范训练做最直观的方法演示。从合唱教育理念,节奏、旋律及声音训练方法,以及作品选择等诸多方面,分享其合唱教育生涯的丰富经验,做“大音希声 音韵传情”系列的主题研训。

  (3)立足课堂,加强视导,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进修校组织的视导工作约35所学校,立足课堂,准确把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组织教师上研讨课或示范课约20次,通过听课、评课研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经常深入一线听课,帮助一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馆校合作助力教师成长。我区与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开展馆校合作,借助美术馆优质资源,开展“育美入心”、“名师同行”、“名院采风”等活动,邀请专家到海沧区中小学进行美育类讲座,带领中小学美术教师与知名艺术家一起外出写生,在过程中交流学习,一年一度组织区内美术教师走入院校,到艺术机构或院校实地采风学习,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与品味。

  二、美育课程与教学和美育评价改革

  (一)美育课程与教学

  1.开齐开足美育类课程。海沧区各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美育类课程的学校占比达100%,强化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夯实课程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美育类课后服务的学校数量达100%,开设的科目达503门。各校积极探索美育类课程实施路径创新,因地制宜研制校本课程,推进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协同育人。

  2.构建个性化美育课程体系。截至目前,海沧区已开设94门美育类校本课程,开发出928个特色社团,包含管乐、民乐、扎染、陶艺、舞蹈、戏曲等各类美育社团,能满足学生的各类美育学习需求。其中霞阳小学的草木染社团受邀参加2023年教博会,马銮湾实验学校利用教师专业特长,结合东瑶地域陶文化,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课程:泥板画、陶艺、石塑黏土,其中陶艺社团采取学校与社会社团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漆线雕是厦门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非遗,海沧中学以传承为本,创新为引,将现代生活、校园文化与漆线雕艺术结合,着眼于“新”、于“用”,让国家“非遗”在校园中得到传承弘扬;北附学校依托闽南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南音、歌仔戏戏曲艺术,已经建设完成校本课程、蓝海豚戏曲社团,形成戏曲普及到兴趣发展继而演出展演的义务教育学校戏曲教育新模式,2019-2023年连续5次获得中国戏剧“小梅花”金奖。

  3.聚焦项目助力薄弱学校提质。为推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海沧区持续致力于帮扶美育基础薄弱学校提升美育品质。本学年,海沧区继续在区内10所发展中学校开设“陶行知管乐”课程,组建管乐团,旨在通过艺术项目带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艺术素养。区教师进修校多次组织艺术名师赴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区内薄弱学校艺术教育水平。本学年,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前往十所区内发展中学校开展艺术普及课程,为学校带来高品质艺术教育。

  (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1.扎实组织艺术测评工作。区教育局、各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推进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艺术素质测评,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每年组织美育专职、兼职教师以及主管艺术教学的副校长参加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培训,深入领会和准确掌握艺术素质测评的内容和要求,保障测评工作的有效开展,统一标准和认识,研讨问题对策,使测评更加规范科学。

  2.建立艺术测评全员参与机制。海沧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采用学校全员普测、区抽样检测的方式,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学校数量46所,占比100%。主要测试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艺术欣赏及艺术表现能力。学校测评面向全体学生,各校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组织测评。学校分别从课堂参与、学生学习表现、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艺术特长培养等角度入手,运用多种评价办法,科学反映学生艺术学习的整体情况。

  (三)美育评价改革的进展

  海沧区不断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海沧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海沧区教育局将美育工作纳入专项督导评估,督学每学期定期到所辖学校开展督导,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学校评估与考核指标,及时向社会公示。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艺术教师的教学业绩岗位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重视评价保障,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对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改进美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美育工作经费情况

  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从经费、制度等方面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建设,区教育部门加大美育教育经费投入,美育经费投入逐年提升,涵盖了教学设施设备、教师培训、相关活动举办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美育经费投入和使用较为充足,为海沧区中小学美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美育活动开展情况

  1.美育文化浸润校园。海沧区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区域美育新格局。常态化开展艺术节,美术展等全员展演活动,让美育浸润学校的每一位学子。如厦外海沧附校常态化开展清明诗会与中秋诗会,将艺术展演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于一次次的展演之中;北附体育中心小学在校内开设美术馆,定期开展主题画展,由学生完成作品创作、策展、布展等一系列工作,通过项目化的展示活动,既表现了学生的艺术特长,也提升了实践能力。

  2.优质社会资源赋能区域美育。海沧区本学年继续与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合作,策划实施“琢玉工程”,构建内外联动、统筹整合美育工作机制。2023年7月连续开展6场“小小驻馆艺术家—木刻版画”活动,由青少年宫组织共计240名青少年儿童参加;12月份,海沧区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展厅展出,形成良好社会反响。持续推进全国陶行知研究会管乐艺术进校园活动,10所学校管乐团工作有序开展,各校已形成较完整的梯队建设。

  3.整合资源,开展“宫校合作”。为满足广大青少年课外艺术学习需求,海沧区青少年宫开设系列艺术课程,其中海沧区民族音乐教育已成为区域特色品牌,以“海娃民族乐团”为龙头,全区目前已成立18所民乐基地校,13个民乐项目,全年共开设307个民族器乐课程班,并积极开展民乐重奏、小合奏、大合奏等团体类民乐项目培训。

  五、美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督导评估,将其作为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区督评中心建立完善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对美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改进区域美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强化条件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统筹相关经费保障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要保障基本的艺术场地设施和器材器具,鼓励学校引进校外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开展美育教学和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宣传推广。教育行政部门与区内各校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途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美育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教育部门要及时总结凝练本地区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编制年度报告。

  六、美育工作成效

  2023年,海沧区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赛事成绩突出,其中区青少年海娃民族乐团(东孚中心小学扬琴乐团)参加第四届浙江 · 扬琴艺术节暨全国扬琴教学成果评比,荣获“基础教学C组金奖”,海娃舞蹈团参加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宫(舞蹈专场)展演,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打击乐节目《奔》参加第十五届福建音乐舞蹈节,荣获器乐类一等奖,同时获评“群众最喜爱节目奖”。北附学校“绽放的向阳花”全国青少年美育展演获特金奖,第三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舞蹈展演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北附学校歌仔戏《打金枝》表演者郭涵词荣获业余组“小梅花”称号,获第 27 届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延奎实验小学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获第十五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器乐类比赛一等奖;海沧区天心岛小学飞鱼合唱团与飞鱼管乐团分获第四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一等奖,飞鱼管乐团获第三届“聂耳杯”青少年国际管乐艺术节二等奖;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获福建省第十届原创少儿舞蹈大赛优秀奖。

  七、不足及改进措施

  针对区内年轻教师较多,美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海沧区将为区内年轻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包括定期举办美育教育研讨会、青蓝工程和培训课程,参与美育类教育课题研究,定期组织“春华杯”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以赛促练,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发挥片区内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引领片区内年轻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八、下一步工作重点及计划

  1.建立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结合海沧实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鼓励特色发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新格局。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学生形成1-2项艺术专项特长。推进艺术实践活动常态化,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办好海娃欢乐节、海娃杯才艺大赛、陶行知管乐展演等区级美育展演活动。

  2.全面提升区域乡村美育质量。为破解区域内乡村学校美育资源不足,师资较为薄弱的情况,促进学校美育优质均衡发展,将开展乡村美育教师专项培训,全面提升乡村美育质量,通过集团化办学优势,带动集团内美育基础薄弱学校提升美育工作质量。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剧戏曲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等美育类活动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丰富乡村美育资源。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2024年1月31日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