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4109-01-01-2023-035
  • 备注/文号:厦海文旅函〔2023〕43号
  • 发布机构: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8-30
  • 内容概述: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第C0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原文件下载:文件下载
  • 是否规范性文件:否
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第C0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8-30 10:23
分享:

  尊敬的彭维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海沧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区文旅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与委员多次进行联系沟通,深入了解委员的具体想法,并结合业务职能,推出切实有效的具体举措,认真抓好提案的办理和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海沧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工作,将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作为打造“文化强区”的重要载体,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海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各街道、各单位和部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建立海沧区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和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内容丰富、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二)推动资源整合,优化阵地建设

  海沧区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完成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并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建成东孚街道文体中心、海沧街道文体中心、新阳街道文化中心和嵩屿街道图书馆,同时完成43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终端平台优势,整合优化社区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普及、文明创建、读书看报、电子阅览、演出展览、艺术培训、体育健身,以及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服务等基本功能,创新服务形式,推动服务共享,提升服务效能,把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和“综合体”。

  (三)强化社会参与,推进志愿服务

  海沧区建立健全政府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体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与厦门市歌舞剧院、厦门市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等艺术院团战略合作,将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引入海沧,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和“文艺轻骑兵”进社区活动。

  二是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统筹专业文艺工作者、社区(行政村)文化协管员、基层文艺骨干力量,组建海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策划开展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惠民生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三是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老年人教育相融合,打造“厝边学堂”品牌。自2019年起,海沧区在全省率先推动老年大学教学点下沉社区(行政村),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就进校门。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开设班次369个,课程134个,惠及群众上万人次。区残联面向残疾人组织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康复体育进家庭计划”,让更多残疾人享受个性化、精细化的文体服务。区文化馆常态化开展“文艺轻骑兵进社区”活动,为基层送去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平台

  海沧区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等项目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并不断提升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

  二是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平台,整合利用全国数字文化资源库群,通过“文化海沧”“海沧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策划生成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辟“文化慕课”“全民艺术普及”“海图悦读”“智游海沧”等专栏,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三是全面建成全区应急广播工程,形成1个区级平台,4个分控平台,287个点位的智慧广播系统。区、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全部覆盖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区图书馆对外服务数字文化资源总量25.24TB,同时自建数据库2个,容量达5.33TB。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海沧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教育建设,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阵地建设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二是少数群众对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活动不够重视,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

  下一步,海沧区将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拓展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空间,健全和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扩大和增强社区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同时,积极探索社区公共文化教育“嵌入式”服务模式,激发社区文化教育创造力和活力,推动文化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传国

  联 系 人:张  洁

  联系电话:05926539181          

  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8月30日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