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B05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来源: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3-09-11 10:52
分享:

  尊敬的陈建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活化利用传统建筑助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海沧区现有已征收的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等文化固定资产共65处;非遗代表性项目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5项、省级4项、市级5项、区级14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8人(省级5人、市级10人、区级23人)。其中,文物建筑49处(海沧街道15处、东孚街道30处、嵩屿街道3处、新阳街道1处,目前均未开展修缮工作);历史风貌建筑16栋(海沧街道1栋,东孚街道15栋,目前均未开展修缮工作)。

  海沧区高度重视文化资产活化利用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资产活化利用力度,持续推动文化资产活化利用。针对您的建议,活化利用传统建筑助力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针对建议内容进行调查梳理。

  二、措施与成效

  (一)文化固定资产活化利用

  一是推进马銮湾片区文化用地策划及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与市文旅局、市资规局海沧分局反复对接并确认在马銮湾鼎美、后柯片区规划3.9公顷用于文化用地,并将马銮湾其他片区需迁移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迁至该区域。委托华侨大学对马銮湾片区文化用地进行规划、策划,已完成策划初稿。二是推进海沧区其他文化固定资产活化利用。利用庄氏祠堂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怀恩书院,利用芦塘郑氏官宅开办非遗文化展馆--香道馆,建设莲塘别墅家史馆、芦塘村史馆等村史家史、家风家训展馆,利用烈士陵园、魁星楼、古楼革命历史据点村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利用原新江小学旧址修建新垵耕读文化园,开展文物讲解、读书会、爱国主义教育、太极拳、五祖拳等活动。三是结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固定资产活化利用。将院前社、青礁慈济宫、莲塘别墅、石室禅院等文化固定资产纳入旅游线路,统筹文化固定资产保护利用和全域旅游建设,努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同繁荣。四是利用文物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全民文物保护素养。2021-2023年已连续三届举办海沧区“小小文物守护人”评选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通过中小学生参赛选手吸引两百多个家庭参与到海沧文物历史文化挖掘、宣传及文物守护活动中,并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网络直播等宣传形式,在社会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宣传空间与渠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一是挖掘文化底蕴,加大保护力度。启动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完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并积极为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争取传承活动补助。其中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2023年已经申请到省级补助经费10万。编印《风土海沧》系列丛书,沧江文库系列丛书之《铭记海沧——海沧楹联匾额精选》上下册、《邱菽园居士诗集》《啸虹生诗钞》,海沧旅游文化丛书之《海沧古韵》和《海沧探幽》,《海沧故事》丛书六辑、《耕读海沧》《潮涌沧江》《海沧家训读本》等文史书籍;拍摄制作“保生大帝信俗”“海沧蜈蚣阁”“闽台送王船”“新垵五祖拳”“海沧土笋冻制作技艺”“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专题片和海沧非遗宣传片。二是探索非遗传承,强化传承力量。指导和鼓励民间传承力量,挖掘民间手艺人,鼓励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香制作技艺)匠人认养古建筑,入驻青礁村芦塘社成立工作室;举办清水祖师文化节、寒单爷进香、洪塘公庙会、端午献江文化节、送王船文化节、蜈蚣阁进香、油炬走境习俗、扛大龟习俗等民俗活动,传承闽南传统糊纸艺、闽南头饰缠春花、闽南小吃三月糕等手工艺,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多种形式。三是建设展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文化中心二楼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性展示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百余件民俗实物;以桥空间为平台,举办非遗传承人讲座、“海沧风云”系列讲座、读书会文史沙龙等沙龙活动;以文化遗产日、民俗节日、重大活动为契机,举办“以爱为家·一起留厦”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多彩贺新春 欢乐颂祝福”文艺展演活动、“香囊传情 穿针乞巧”七夕香囊制作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以及歌仔戏沙龙活动等;积极协调区公路分局为妙吉祥香道展示馆设立交通指引牌。四是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拍摄非遗宣传片和短视频,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数字媒体,开展非遗宣传片、非遗代表性项目、海沧史话系列栏目等文章和视频的推送活动,加大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力度。组织“线上非遗知识问答”、闽南童谣“云诵读”比赛、“十大厦门市民喜爱的青草药”评选等活动,充分开发线上宣传阵地,让市民足不出户感受非遗魅力;支持和鼓励非遗保护单位、传习中心、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在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中弘扬传承非遗,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的浓厚氛围。

  (三)特色文化产业活化利用

  一是实现油画、玛瑙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海沧油画街现有近300家个体或企业,是全国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玛瑙产业拥有200多家工厂、200多家线上直播间、100多家展厅,是我国最大的玛瑙生产基地和玛瑙原石交易中心,形成了集玛瑙原材料采购、加工、产品批发、精品零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化玛瑙产业基地,年产值超10亿元,创造近万就业岗位,是我国最大的玛瑙原石集散地及加工制造重地,被称为“中国玛瑙之都”。二是打造文化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耀达(厦门)影视产业园于2021年正式投入运营,致力于打造“剧组服务+影视产业聚集”双轮驱动的产业模式,至2022年底耀达影视产业园完成八个剧组接待服务,引进厦门藤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鑫西娅影视文化、故事匣子等三家企业入驻。三是利用闽南特色文化队伍弘扬闽南传统文化。通过培育闽南特色文艺队伍、四支民俗队伍(公背婆、布马阵、电音三太子、婆姐送),依托文化阵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惠民文化服务活动,传承弘扬闽南传统文化。省级非遗项目五祖拳,民间自发成立五祖拳协会,以新垵为主阵地,覆盖整个辖区,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并与学校合作排演优秀的原创节目进行展演。四是利用民宿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海沧区现有民宿主要分布在东孚街道及嵩屿街道。其中东孚街道民宿共14家,嵩屿街道民宿共15家。引进龙头企业在海沧设立文旅运营总部统筹运营赤土社、青礁村等乡村旅游项目,联合策划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全面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推进文化固定资产活化利用

  一是加强企业合作,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进度。推进马銮湾片区的文物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拟委托国企对全区已征收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进行策划、运营。二是序时推进文物迁移保护工作,增大活化利用的基数。海沧区正在推进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将结合文物保护状况和城乡发展规划,严格落实国有产权文物建筑保护责任,持续挖掘国有产权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加快推动国有产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让国有产权文物建筑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三是组建海沧区“小小文物守护团”。通过成立“小小文物守护团”,打造文物守护IP,创新文物保护宣传形式,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四是加大推进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对风貌建筑的资金投入,积极策划生成一批具有保护价值、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风貌建筑修缮项目。五是强化历史古建筑保护宣传推广。普及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参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强城乡文化底蕴,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六是加快推进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借鉴小猪民宿黑里河、又见山等乡村民宿集群品牌打造经验,结合我区东孚街道淡水温泉地热资源、嵩屿街道滨海美景资源及实际需求,计划共同打造东孚街道、嵩屿街道、海沧街道乡村民宿示范建设项目、乡村精品民宿集群及多业态多品牌的乡村度假综合体,促进社会资本导流入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激活当地经济,带动周边村庄休闲农业发展。

  (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一是建设人才队伍,重视和培育非遗传承人。依托非遗手工艺人才拓展非遗产品和相关衍生品,打造具有高辨识度、强传播力的文创产品,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二是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构建传承新平台。以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桥空间”为传承展示平台,举办非遗传承人系列讲座沙龙、文史读书会等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各保护单位、传承人办好传习中心和传习所,建设非遗展示场所,开展非遗培训和体验。三是强化推广方式,加快提高非遗知名度。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大节庆、民俗节日,组织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加强文体旅等多方面融合,结合半马等大型体育赛事及文博会、旅博会、对外推介活动等重大活动,开展各类体验式、沉浸式文化活动。同时,借助新媒体独特优势,拍摄制作非遗项目系列短视频发挥舆论正面导向作用,加强线上线下及内外联动宣传,不断提高影响力。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王传国

  联 系 人:欧阳堂利

  联系电话:05926589397

  厦门市海沧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9月11日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