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4101-12-01-2010-038
- 备注/文号:厦海政办〔2010〕12号
- 发布机构: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10-02-02
- 内容概述:关于印发海沧区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 原文件下载:文件下载
- 是否规范性文件:否
区直各办、局,各镇(街),各有关单位: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本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环委会与区环委会签定的《海沧区“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海沧区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六日
海沧区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确保我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市环委会与区环委会签订的《海沧区“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结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2006-2009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完成情况,制定本年度减排计划。
一、2005~2009年的总量基数
(一)二氧化硫(SO2)总量基数
2005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50678吨,生活排放量26吨,共计SO2年排放量50704吨。
2006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53180吨,生活排放量24吨,共计SO2年排放量53204吨。
2007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38000吨,生活排放量19吨,共计SO2年排放量38019吨。
2008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32620吨,生活排放量32吨,共计SO2年排放量32652吨。
2009年排放总量(初步核算):工业排放量28420吨,生活排放量32吨,共计SO2年排放量28452吨。
(二)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基数
2005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1210吨,生活排放量2500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3710吨。
2006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1662吨,生活排放量2713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4375吨。
2007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860吨,生活排放量3238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4098吨。
2008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803吨,生活排放量3239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4042吨。
2009年排放总量(初步核算):工业排放量780吨,生活排放量3520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4300吨。
二、2010年新增量预测
(一)SO2新增量预测
经预测,2010年全区SO2新增量192吨,其中火电行业192吨,非电行业0吨。
(二)COD新增量预测
经预测,2009年全区COD新增量为430吨,其中工业COD新增量为101吨,生活COD新增量329吨。
三、2010年度排放控制目标
市政府下达本区“十一五”末期即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目标为:SO2排放量2.9万吨,COD排放量5000吨。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SO2排放量为2.84万吨,已经控制在2.9万吨以内,2009年全区COD排放量为4300吨,始终控制在5000吨以内。本区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任务。
结合本区实际,提出2010年本区总量控制目标如下:计划SO2排放量控制在2.9万吨以内,力争实现比2009年增量少于600吨;COD排放量计划控制在5000吨以内,力争实现比2009年增量少于700吨。
四、减排措施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海沧区规划分成南部工业区、新阳工业区、东孚工业区、港区和新市区等几个功能区。南部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产业;新阳工业区、东孚工业区主要发展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保税港区将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货物集散枢纽和港口航运物流中心;新市区规划面积32平方千米,将建成大厦门的重要次中心。本区要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引入项目时开展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引入能耗、物耗水平低、排污强度小的行业(企业)。
(二)加强减排项目管理
“十一五”以来,本区累计建设SO2重点减排工程项目8个。其中,火电行业工程减排项目7个,即华夏电力#1、#2、#3和#4机组烟气脱硫工程;腾龙树脂汽电炉循环流化床脱硫工程;新阳热电#1、#2机组锅炉循环硫化床脱硫工程。非电行业工程减排项目1个,即腾龙树脂热媒炉烟气湿法脱硫工程。本区累计实施COD重点减排项目1个,即通过完善管网增加海沧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和海沧污水厂工艺升级改造综合工程。
2010年,本区要重点巩固前四年减排成果,确保所有已建成减排项目污染治理设施正常使用,减排效益稳定充分发挥。SO2减排方面,督促企业脱硫设施正常运行,强化在线监控设施管理,加强入煤炉燃煤硫份控制,从源头控制;COD减排方面,加强东孚垃圾场、翔鹭石化、美吉斯、金达威、德彦纸业等重点废水排放企业监管,督促企业加大投入,进一步改造污染治理设施,降低排污强度。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 推进市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利用《海沧区污水专项规划》成果,加快推动新阳九号路、海新路、南部1#、2#泵站、港区泵站、排头泵站和中浦泵站建设进度。滨湖污水泵站应尽快投入运转。
2. 督促海沧污水厂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海沧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调试进度,力争2010年6月前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完善海沧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建设。推进海沧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尾水回用工程建设。开展海沧污水处理厂搬迁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3.加快东孚垃圾填埋场污水治理改造工程调试进度,尽快实现垃圾渗滤液稳定达标排放。
(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1.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利用《海沧区村庄污水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成果,研究探索经济节约、技术创新、方便实用的治理技术,制定分期整治工作方案,确保每个村庄、每条排污沟、每个排污口、每个污染源都得到有效治理,辖区农村环境和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 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整治。完成过芸溪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和新阳一号排洪渠加盖工程,启动新阳西区、东孚片区主排洪渠建设,开展新阳排洪渠、内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巩固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成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 推进东孚玛瑙行业废水集中治理。完成玛瑙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推动玛瑙加工厂迁入工业园区,规范管理,对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1. 各部门、各重点企业要成立工作机构,协调、督促、推进减排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协调、推进和督促减排工作的开展,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落实减排职责,企业作为减排项目的实施主体承担减排的具体责任。
2. 各有关部门要利用污染源普查和环境稽查,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充实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库,督促企业开展减排后备项目建设,并组织实施。
3. 做好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工作,摸清基数,抓住重点,为开展“十二五”总量减排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健全法规标准,落实减排资金
1.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和经营性项目,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2. 实施污染减排的资金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积极吸纳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所有排污单位要落实污染防治资金;对超标排污单位要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
1. 加快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抓紧建立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先进的减排监督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加强环境统计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积极推动市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市环境自动监控中心联网。
2. 严把环境准入关,做到“控制增量、不欠新帐”。严禁批准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推行清洁能源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停止批准使用燃煤锅炉,积极发展区域集中供热。推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于扩建、改建和技改项目执行“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力争实现增产减污。加强执法检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督管理,建立统一、规范、完整的排污许可证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
六、可达性及风险性分析
(一)预测的可达性
1.SO2可达性
2010年预计新增量192吨,能按计划将2010年度增量控制在600吨。
2.COD可达性
2010年预计新增量430吨,能按计划将2010年度增量控制在700吨以内。
(二)预测的风险性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冲刺年,完成2010年总量减排计划主要有如下风险:
1. 煤炭消费量、工业增加值、人口增长量等实际值要与预测值基本符合,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要达到2.52%以上。
2. 现有的污染源治理设施要维持2009年的水平,并稳定运行;要切实做到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并做到改扩建项目“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没有新增高能耗、高污染项目。
3. 要按计划淘汰、关停落后生产能力企业,落实主要污染物工程减排项目,并稳定发挥减排作用。
4. 要高度重视我区COD减排任务,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回用工程建设,严控生活COD增幅。
附件:1.2010年海沧区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说明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情况表
3.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预测表
附件1
2010年海沧区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说明
一、二氧化硫(SO2)新增量预测
经预测,2010年全区SO2新增量192吨,其中火电行业192吨,非电行业0吨。
(一)火电行业
火电行业SO2新增量=电力燃煤增量ד三同时”执行率×含硫率×0.8×2×(1-脱硫率)
2009年全区火电发电量76.51亿千瓦时,根据火电企业近三年实际发电量以及对2010年发电量预测,预计2009年度全区火电发电量将达80.3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82亿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按320克标煤/千瓦时计,预计2010年电力燃煤新增量17.14万吨;煤炭含硫率按0.7%计、脱硫率按90%计、脱硫“三同时”执行率按100%计,预计2010年火电行业SO2新增量192吨。
(二)火电行业
根据全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非电力SO2新增排放量为0吨。
二、化学需氧量(COD)新增量预测
经预测,2010年全区COD新增量为430吨,其中工业COD新增量为101吨,生活COD新增量329吨。
(一)工业COD
新增工业COD排放量=基准年工业COD排放强度×2010年GDP增量。基准年工业COD排放强度=基准年工业COD排放量(吨)/基准年GDP(亿元)。
基准年工业COD排放强度取2009年COD数据计算。2009年GDP为211.5亿元,工业COD排放量为780吨(初步核算)。2010年GDP按增长率13%计,预计为239亿元,增量为27.5亿元。预计2010年工业COD新增量101吨。
(二)生活COD
生活COD排放量根据常住人口数(与2005年保持同口径)等社会统计数据测算得到,为新增城镇人口与COD产生系数乘积,其中COD产生系数取南方城市均值90克/人·日。2010年常住人口增速以1万人计,预计2010年生活COD新增量329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