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厦门市海沧中学创办于1949年,先后三迁校址四易其名,是海沧区历史最悠久的中学。现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海沧马銮湾畔,总占地面积100亩,现有初高中教学班71个,教职工295人,含正高级、特级教师1人,区级以上名师152人。
海沧中学大门(北门)全景图
二、办学理念
学校在“幸福五心”党建品牌引领下,秉承“崇德 尚学”的校训、遵循“幸福偕行”的办学理念、凸显“体美双修•益智怡心”的办学特色,重点打造“校园舞•武”“校园足球”“创意软陶”“漆线雕”四张特色名片,达成学生的低进高出、多元化培养,助力学生多样化升学,最终实现“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目标。
海沧中学俯视图
海沧中学阅览室
海沧中学新学生公寓宿舍
三、发展历程
厦门市海沧中学初创于1949年春,海沧爱国华侨组织“三都联络分局”的董事和地方开明绅士、热心教育事业的林玛地、邱谨卿、陈其安等先生发起,利用国民党“联勤总部”管辖的财务军官学校由南京撤到厦门海沧,运来桌椅、床铺、仪器等设备,聘任财务军官学校留下的部分人员为教师,又利用海沧莲花洲华侨祠堂及房屋为校舍,创办了“海沧私立三都中学”(不完全中学),于1949年3月1日正式成立,曹增之任校长,设4个班(初一2个班,初二1个班,高一1个班),121名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龙溪专署教育科接管三都中学,把三都中学合并到海澄中学,体制改为公办。其中一个高中班并入总校,学校单独办初中,原三都中学从1950年1月起更名为“海澄中学分校”。
海澄县委于1952年2月委派海澄团县委干部、共产党员詹永恭任学校领导,学校易名“海澄初级中学”。
1955年初,全国提倡学习苏联教育制度,各校仿苏联教育体制改革的做法,以县为单位,学校易名为“海澄第二中学”
1958年,省、县、区调整合并,统一规划,海沧地区划归厦门市管辖,学校与海澄县脱钩,直属厦门市教育局领导,于1958年8月定校名为“厦门市海沧中学”至今。1959年秋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62年海沧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2006年8月,与原新阳中学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组建新的“厦门市海沧中学”。
2006年12月,先后通过“省二级达标学校”和“省文明学校”、“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评估验收。
2015年3月,通过福建省教育厅 “省一级达标高中”评估。
2015年8月,海沧中学海沧校区与学校分离,独立办学。
2019年9月,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
2020年12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
2022年2月,被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认为“福建省科研实践创新基地校”。
2023年4月,首次设立“普通高考考点”。
2023年11月,经海沧区委教育工委批准,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四、学校荣誉
学校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系“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先后荣获“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学校”、“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厦门市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等。
五、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