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厝社区
时间:2021-08-16 10:46

  1自然地理

  温厝社区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西南部,九龙江入海口的北岸,面积6.67平方公里,下辖温厝、宁店、赤石、马垅、石仓、萧坑、长园九个自然村。

  

温厝社区

  2历史沿革

  温厝社区古代隶属海澄县三都地区,解放前属海沧乡温厝保,建国后废除保甲制,为第四区(海沧)温厝乡。1958年4月撤区并乡,归海沧乡管辖。1958年8月划归厦门市,属厦门市郊区海沧公社温厝大队。1961年10月拆解海沧公社,设渐美公社。1964年5月复入海沧公社,1984年改为海沧乡,1986年改镇,设温厝行政村。1987年郊区改集美区。1995年10月海沧镇划入杏林区。2003年10月改为海沧区。2005年7月,海沧镇撤镇分海沧街道、新阳街道,设海沧街道温厝社区居委会。

  3人口区划

  温厝社区共有村民1300多户,常住人口近5000人。温厝社、赤石社以温姓占大部分,包括程、李、魏、刘诸姓。宁店以李为主,宁坑林姓较多,马垅刘姓、石仓李姓、山后苏姓、萧坑萧姓、长园李姓皆具有一定代表性。温姓最早从山西太原衍派入闽开疆拓土、繁衍子孙。其他自然社的主姓村民大多数都是在五六百年前明朝时代从不同地方迁徙到本地开垦繁衍。

  4当地特色

  温厝社区在各自然社都建有祭祀开源祖先的祖厝(祠堂)和各自民俗信仰的神明庙宇,特色各异、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坐落于温厝村辖区内的大岩山(洪坑岩)的云塔书院,宋建元大德四年翻修云塔院。取岩石似塔,高薄云霄为名也。明里人林翰文摩古石柱得云塔院三字,遂就其门。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海沧人周起元等发起重建。明里人提学柯公中丞、周公起元曾读书于此,石上镌有“师弟解元”字样。

  在温厝村宁坑社、马垅社、长园社之间有一座始建于南宋绍兴27年建造的慈济北宫,供奉保生大帝的一座庙宇,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传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因造船缺少木料,拆庙取木造船渡海收复台湾。1994年温厝村村民、善男信女自愿集资乐捐,开始在北宫遗址上动工重建,于2011年建成了美观大方、庄严的慈济北宫,成为闽台民俗文化交流的亮点。

  温厝为著名华侨之乡,侨民多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5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前的集体计划经济(温饱型)到1980年后的体制改革,村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海沧台商投资区和厦门出口加工区成立以后,温厝村进行了大面积征地和拆迁,为了解决好失地村民的出路问题,村两委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讨论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从2004年至今,陆续用村集体资产置换、征地补偿款、村民集资等方式购买了出口加工区通用厂房、兴港花园店面等,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现有村集体资产出口加工区通用厂房3栋、兴港花园店面10550平方米、临港新城一期店面1232平方米。2014年11月,温厝社区完成村财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工作,将全部村财一次性量化,固化管理,全村共有股权人4828人。温厝社区购买厂房、店面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做法,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普遍好评。

  6获得的荣誉

  1.海沧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

  2.2014年度一类村。

  3.海沧区共同缔造示范村。

  4.海沧街道共同缔造先进单位。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