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是由“指”、“谱”、“曲”3大类组成,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17世纪南音就在境内东孚地区流传。它荟集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在境内拥有众多的爱好者。
1简介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是由“指”、“谱”、“曲”3大类组成,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
南音
17世纪南音就在境内东孚地区流传。它荟集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在境内拥有众多的爱好者。1998年,境内选送的曲目《望明月》获厦门市南音唱腔比赛青年组三等奖。2001年,选送的曲目《因送哥嫂》获厦门市南音唱腔比赛青年组二等奖;曲目《元宵十五》获厦门市第六届南乐唱腔比赛三等奖。2006年,选送的曲目《因送哥嫂》获厦门市南音唱腔比赛一等奖、《直入花园》获二等奖。
2历史渊源
“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南音”文献有载。《吕氏春秋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杨匡民:《楚声今昔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
3代表作品
南音曲词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抒情、写景、叙事三类。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曲目广为流传。
4音乐特色
它荟集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收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
5南音乐器
1.琵琶
形制为曲颈梨型、四弦、四相九品(现为十品)、双开凤眼、颈窄腹扁、山口大、覆首大。而弹拨姿势为横抱,琵琶在南管音乐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担负指挥整个乐队的任务。
琵琶的定音以洞箫的「工」音为基础音,子弦调与此因同高,第二弦对洞箫的「下」音,第三弦对洞箫的「士」音,第四弦对洞箫的「工」的低八度音。
琵琶的弹法基本上以「点」、「挑」为主,变化其速度及次数 ,产生各种指法,除了「加落指」、「抹指」、「打线」、「钩线」与「甲线」。「点」是右手食指向下弹,「挑」是拇指往上挑起,都用指甲来弹出声音,音色的优美靠着手腕的灵活运用。左手按弦是以食指与无名指为主,除了高音工的甲线及比高音工更高的音才用中指来辅助。
南音
2.三弦
造型为长柄无品相,共鸣箱为木质两面蒙以蛇皮。弹奏法与琵琶的弹法一样,也是点挑捻都是相同的方法,只是弦音低八度,音色低沉,所以在南管音乐的 演奏中担任辅佐的角色,座位在琵琶的旁边,调和琵琶宽弘铿锵的音色,使音感更柔和更充实。
三弦的定音也是以洞箫的「工」音为基础音,只是以低八度的音色调在三弦的中弦,而子弦调在「一」音,实际音高是「下」音,母弦更是子弦的低八度,也就是「下」音的低八度,洞箫已无此音。
3.洞箫
构造上它是取自竹子的根部,传统上有严格的规格要求,长度一尺八寸,十目九节,一节两孔(从吹气口算起第三、四、五节)共计三节六孔,第八节开两孔称为凤眼。
南管演奏,本来琵琶居于首位,相传「五少芳贤」御前表演时,康熙一时兴起,拿起洞箫和他们合了一阵,因为万岁金口龙吟,他人不好潜越,处处让他半拍,后来为了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洞箫就取代了琵琶,居于首位,且箫声比其它乐声先行出现。
4.二弦
类似胡琴,但琴轸(调音栓)在右上方,共鸣箱使用栅木封口,弓的马尾是松弛的,琴弦是丝弦。由于弓毛是松弛的,琴弦是丝龙(非钢丝)制的,拉出的音色细致典雅,温和平顺。
拉二弦最重要的要诀是空弦时(左手没按)内弦拉弓,外弦推弓。二弦在南管音乐的演奏中如三弦一样担任融合音色的作用,以辅佐洞箫在长音不足必须换气时延续其余音,由于没有固定的音位,必须靠精确的音感来控制音准,所以难度颇高。
5.拍板
由五片木板组成,外二片厚约五分,宽二寸长一尺四寸,内三片厚约三分,宽一寸半长一尺二寸,外缘成半圆形,让手拿较顺滑,上面结一丝穗或流苏加以装饰。
演奏时右手拿二片,左手拿三片,流苏垂在左侧,在胸前按撩击拍。在演奏时执拍者居中而坐,以拍板调节节奏,具有指挥的性质。
南音
6.响盏
一面直径约一寸半的小锣平放于用竹子编成的小筐中,以小槌敲击出清亮活泼的音色,也是依琵琶指法打击,但逢第一拍(也就是拍板击拍)不敲,当琵琶捻指时也跟着轻快的滚打。
7.双钟
一对约一寸的小钟,左右手各以拇指与食指持钟互击,发出清澈的声音,也是第一拍不敲,敲击时左右手可忽上忽下或水平互击,可摆出优美的姿势,感觉上好像随音乐起舞。
8.叫锣
是一个手掌大小的木鱼下联接一小铜锣,左手抓住小木鱼,小铜锣下垂,小木鱼一定是敲在拍位,而小铜锣就敲在非第一拍上。
9.四块
也叫四宝。是四片长约八九寸宽一寸的竹片,左右手各持二片,以拇指与手掌挟住,但让两片中间留出空隙,双手振动或两片一挟都能产生声音,左右手可互击,如双钟上下飞舞,加上本身振动的声音,随着旋律与节奏,可变化出多样的打击姿势。
10.嗳仔
就是小唢吶,声音高亢嘹亮,是南管音乐中音量较高的乐器,常在排场开始演奏套曲时担任主奏乐器,带来较热闹吉祥的气氛,习惯上称为「嗳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