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石峰岩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蔡尖尾山东麓,钟山九峰之首,与鹭岛隔海相望。因其依山建于嶙峋叠嶂的石峰之间,故名“石峰岩寺”。据志书记载,明代末年,有古德无余、远泉二公,始建梵宫于此。石峰岩寺历经几度兴废,多次翻修。在20世纪50年代曾大修过一次。“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又遭严重破坏,庙内佛像神龛悉数被毁。粉碎“四人帮”后,海沧钟山蔡氏村民自发捐款,重建大殿禅房,恢复晨钟暮鼓。后来,钟山村再次集资12万余元,全面整修寺庙,才有今日所见之规模。
石峰岩寺
寺庙占地面积134.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佛殿里面梁雕柱,殿上供着三世佛。中间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木雕的高大的镀金佛像,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佛殿两侧,供着十八罗汉。这里香火鼎盛,信徒众多。海外僧人还经常出资兴修寺院,又在山腰修造一座静修院,供中外高僧云游静修。
2012年,在海沧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坐落于厦门海沧蔡尖尾山东部钟山九峰之首的石峰岩寺扩建工程有序推进,2013年海沧区将继续紧抓该项目,稳步推进扩建工作。厦门石峰岩寺扩建项目总占地约2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海沧区宗教与文化建设的标杆项目,极大提升周边地块人气及生活品质,推动海沧区宗教、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特色风景
1.沁心亭
石峰岩寺右侧,有一沁心亭,临涧建于石崖之上。相传当年郑成功为清兵所困,心中闷闷不乐。登钟山于此处歇脚,望周围诸峰,蓊郁苍翠的林木之上,石岩巍巍,风雨不移,顿悟石坚而存之理,不禁为之一振。终于在东孚洪塘村击败清将陈锦,粉碎清兵围剿。后人便在此处建一小亭,命名为“沁心亭”。
石峰岩寺
2.映水洞天
隐圣洞近处还有一个暗洞,名为“映水洞”。洞口很小,且大部分没在水里。据说月光朗照夜晚,洞里蛙声如潮,阵阵传出洞外,听声不见蛙,不禁令人诧异。有好奇者白天潜水入洞,发现洞里别有一番奇趣。石洞四壁十色水光惚动,洞里异常明亮。原来为洞外水光蹊跷地映照入洞中所形成。
3.古洞隐圣
沁心亭后,有一巨石斜枕于另一巨石之上,下面便形成一个天然的洞穴,里面宽五六平方米。传说很久以前,观音菩萨化身为一老者,与山神会奕洞中。山下有一穷书生进山砍柴,正好遇见洞中二老聚神对弈。便把扁担插在洞外石缝里,然后默默在旁观奕。不觉天色已晚,书生出洞取扁担,扁担早已朽腐。书生诧异之余只好草草拾些柴火回家。不料,到了村里找不到家。一问方知父兄姐妹早已过世。原来仙界一日,人间已过百年。书生只好回头找洞里神仙。然而,仙人早已离去,只在洞里一石缝处留下一把米。书生煮它吃了,下顿石缝里还漏出一把米。书生靠着这把米在洞里苦等神仙,等到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是未果。临死前,他最后伤感地流下最后一滴泪水,终于成了神仙,乘风离去。而那滴泪水刚好滴在一只卧地吃草的老牛背上,老牛长叫一声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至今还卧在石峰岩寺下的那条山路旁石峰岩寺。
石峰岩寺
据说书生成仙后,那洞里依然还漏出米来,让寺里的和尚享用。寺里有多少和尚就漏出多少米来。后来有个贪心的和尚,想让米多漏些,就把漏米的石缝凿大了些。但这一挖,石洞就再也不出米来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石洞称为“隐圣”洞,又在洞的上方石头上刻下“隐圣”二字。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留在洞口石壁上古人的一壁礼赞:“四壁悬崖处,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凄月共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