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钻灯脚习俗
来源 :海沧区政府 时间:2022-02-17 16:50

  历史渊源 

  “钻灯脚”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年俗。“灯”字在闽南语中与象征男嗣的“丁”字谐音,“求灯”即“求丁”,古时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寓意“穿灯求贵子”。 

  海沧区嵩屿街道钟山社区的元宵钻灯脚习俗由来已久,据说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当天,蔡氏家庙都会早早挂灯点灯,钟山社区家中上一年有新添男丁的家庭都会来这里还愿,家庙会送出一盏"福"灯,祝福新生儿健康聪明平安。同时,新娶的新娘也会来这里,在点着的灯下钻灯脚,从宗祠取走一盏“旺”灯,希望家中人丁兴旺,来年添丁。 

  以往,“点灯”只是男丁的特权。现在随着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树立,钟山社区的“点灯”已成为对新生儿幸福的祈愿,再无性别之分。  

  基本内容 

  每年元宵节来临之前,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落实当年新婚夫妇人数;有的筹办购置台灯、红烛、烟花等用品;有的在家庙里悬挂特制的上书“蔡氏”、“济阳”的大红灯笼,灯笼为长方形,采用竹蔑支架编制,外以红绸布装裱糊贴。 

  元宵节当天晚上,钟山蔡氏家庙灯火通明,祖先神龛前香烟袅袅。新婚夫妇们在婆婆的引领下来到家庙,摆上自带的供品,向祖先上香膜拜,然后慢慢从每盏悬挂的花灯下走过。这时同行的老人家会送上几句祝福祈子的吉祥话。礼毕,新婚夫妇一起到门外烧金银纸,燃放烟花爆竹,并把家庙理事会赠予的台灯和红蜡烛带回家,在自家的厅堂点上,敬告祖先。 

  主要特征 

  “钻灯脚”习俗是一项本土的特色年俗,具有深厚的乡土民间气息。习俗代代相承,经久不衰,在闽台一些村庄每年元宵节都会举办一次,对整合乡族力量,凝集向心力,促进交流,增进共识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渊源

  “钻灯脚”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年俗。“灯”字在闽南语中与象征男嗣的“丁”字谐音,“求灯”即“求丁”,古时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寓意“穿灯求贵子”。

  海沧区嵩屿街道钟山社区的元宵钻灯脚习俗由来已久,据说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当天,蔡氏家庙都会早早挂灯点灯,钟山社区家中上一年有新添男丁的家庭都会来这里还愿,家庙会送出一盏"福"灯,祝福新生儿健康聪明平安。同时,新娶的新娘也会来这里,在点着的灯下钻灯脚,从宗祠取走一盏“旺”灯,希望家中人丁兴旺,来年添丁。

  以往,“点灯”只是男丁的特权。现在随着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树立,钟山社区的“点灯”已成为对新生儿幸福的祈愿,再无性别之分。

  

  基本内容

  每年元宵节来临之前,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落实当年新婚夫妇人数;有的筹办购置台灯、红烛、烟花等用品;有的在家庙里悬挂特制的上书“蔡氏”、“济阳”的大红灯笼,灯笼为长方形,采用竹蔑支架编制,外以红绸布装裱糊贴。

  元宵节当天晚上,钟山蔡氏家庙灯火通明,祖先神龛前香烟袅袅。新婚夫妇们在婆婆的引领下来到家庙,摆上自带的供品,向祖先上香膜拜,然后慢慢从每盏悬挂的花灯下走过。这时同行的老人家会送上几句祝福祈子的吉祥话。礼毕,新婚夫妇一起到门外烧金银纸,燃放烟花爆竹,并把家庙理事会赠予的台灯和红蜡烛带回家,在自家的厅堂点上,敬告祖先。

  主要特征

  “钻灯脚”习俗是一项本土的特色年俗,具有深厚的乡土民间气息。习俗代代相承,经久不衰,在闽台一些村庄每年元宵节都会举办一次,对整合乡族力量,凝集向心力,促进交流,增进共识具有重要作用。

 

 

 

 

 

 

 

 

 

 

 

 

 

 

 

 

附件下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