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旦角所用各种头饰统称为头面,戏曲头饰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戏曲头饰色彩较为鲜艳,因为戏曲演员会依剧中角色化妆抹粉,通常极为浓艳,其用意在于突显五官,夸大色彩以使远距离观众得以看清楚演员的扮相、表情。造型主要采用珠、串、流苏等组合而成。这与古时妇女喜在头上插花,戴金银珠翠首饰有关,而戏曲舞台上的头面,就是古代习俗的反映。(配图:造型)
戏曲头饰不仅是戏曲的服装配饰,更是说明剧中人物身份、推动情节、提示时间的重要信息,是戏曲的重要部分,也是戏曲文化传承中需要进行发扬的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的进步,中国戏曲艺术也应产生自身的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活力。戏曲头饰不仅仅是单纯技术性的工作,它也是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灯光、服装、布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配图:成套头饰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灯光技术的进步,给戏曲艺术的化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也给化妆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戏曲头饰制作既要保留传统的、民族的部分,也要传承与发扬,才能在前人的努力上继续发展和传递。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入选海沧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仔戏在厦门地区流传较广,但歌仔戏中所使用的头饰制作因为工艺繁琐,制作难度较大,作品制作周期较长,一件作品从构思、设计到成型可能要耗费数周、数月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头饰制作技艺的传承。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制作工艺也几近失传。厦门地区从事戏曲头饰制作的人很少,很多剧团都要远至上海、浙江、北京等地购买。(配图:凤冠)
海沧区戏曲头饰制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颜丽璇制作的头饰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技艺。(配图:单品、小挂饰)她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技能展示,并被选送至厦门美术馆和残疾人艺术馆展览。她在 “梦圆两岸 民间达人秀”活动中荣获“海峡两岸优秀选手”、“手工达人”称号;还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我梦最美”闽台残障人士手工艺品展示交流会,荣获优秀奖;并受邀成为厦门市特教学校的手工老师。(配图:颜丽璇)通过颜丽璇的制作与展示,众多剧团、业余演员和戏迷都对头饰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颜丽璇也成立了手工工作室,在自己的工作室收徒教学,并进入学校、社区举办培训班进行教学。
文字、图片来源:厦门市海沧区玉芳霖歌仔戏剧团、颜丽璇